兴武帝笑笑:“行,既然你们说朕是明君,那朕用麟儿为官便绝不是犯了糊涂,这事就这么定了,待麟儿及笄之后,去吏部行走吧。”

庆阳喜道:“儿臣领旨!”

兴武帝无奈地摆摆手:“都回去坐着,辩了这么久,你们说得不累朕听着都累了。”

庆阳笑着走向自己的席位。

秦仁一脸崇拜地用目光迎接妹妹归来,再在妹妹坐好后赶紧倒了一碗茶给妹妹润喉,脑袋凑过来道:“你可真厉害,刚刚我的心跳都快停了,你竟然还能临危不乱、引经据典。”

庆阳心想,对付这些喜欢引经据典的文臣,她就得多读书才能用同样的法子叫他们闭嘴。

.

散席后,庆阳见父皇带走了大哥,她由着二哥三哥打趣几句便回了九华宫。

御书房,兴武帝先去解手,再坐到榻上问儿子:“跟朕说说,你真愿意麟儿入朝为官吗?讲心里话,别跟朕来虚的。”

秦弘及时将虚的咽了回去,斟酌着道:“儿臣愿意支持妹妹做她想做的事,只怕大臣们继续反对,时间长了妹妹难过。”

兴武帝哼道:“你看那些大臣敢反对朕吗?只要你镇得住他们,他们最多唠叨两句,最后还是皇帝说了算。”

秦弘低眸点头。

兴武帝扫他一眼,忽地叹口气,靠躺下去对着头顶的雕梁画栋道:“朕知道你性子文弱,朕在自然能为你撑腰,将来朕走了,你身边要是没个能替你撑着的人,那些大臣们慢慢地都敢爬到你头上。吕瓒敦厚,但他是武将,说不过文臣们,你二弟莽汉一个,你三弟就是个混子,你说,除了麟儿,谁还能帮你?”

秦弘惊愕地看向父皇,原来,原来父皇安排妹妹入朝都是为了他?

想到才十五岁的妹妹在大殿上游刃有余应对重臣与进士们的姿仪,而他这个已为人父的大哥只能眼睁睁看着妹妹被聂鏊、严锡正责难,秦弘顿时愧疚得无地自容,跪下泣泪:“都是儿臣没用,让父皇操心了,连妹妹都……”

兴武帝伸手,敷衍地拍了怕大儿子的脑袋:“行了行了,哪来的那么多眼泪,快收收。”

秦弘取出帕子,哽了几下才止住。

兴武帝:“朕都五十五了,还能为你们操心几年,将来你觉得麟儿好,你就用她,你受不了她在朝里为官,你就让她回家,反正那时候朕想管也管不了了。”

秦弘红着眼眶道:“父皇别说这话,您一定能长命百岁。”

兴武帝扯扯嘴角:“但愿吧,对了,把你手头的事忙完,然后就回中书省去。”

反正这儿子在御史台待了三四年也没什么用,回中书省还免得大臣们多心。

【作者有话说】

来啦,明天明天sugar肯定回来啦,[鸽子]

100个小红包,晚安[三花猫头]

ps:本章涉及到的史事与周易及其译文都参考网上所查资料,不是我原创哈。

89 · 089

“你说,让一个公主当官上朝,这叫什么事?”

离开太极殿后,雍王左看右看,走到老熟人吕瓒身边嘀咕起来。

吕瓒其实也是开国大将,只是上面有个战功更高的老爷子吕光祖,外人提到吕家最先夸的就都是老国公。

论年纪,吕瓒只比雍王大一岁,曾经被兴武帝、邓冲嫌弃小不带他玩的雍王应该更亲近吕瓒才对,可吕瓒读书多行事做派比吕光祖更文气,除了战事相关,雍王与吕瓒话不投机,后来就跟邓冲走得更近了。

如今邓冲还在云州调理身体,在京的高阶武官中,雍王与张玠形同陌路,与凉州提拔上来的南营统领侯万中不熟,樊钟、薛业过于忠心绝不会说皇上的不对,挑来挑去,雍王只能跟吕瓒“交交心”。

雍王是个大嗓门,他自以为的小声嘀咕其实也没那么小声,所以他一开口,吕瓒脸色就变了,飞快环视一圈离得不算远的樊钟、张玠以及严锡正、杨执敏等人,吕瓒马上用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