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他的身法比阿草要灵动许多,男子的衣物也方便些,不多时便到达其中一个高枝,上头的柿子更红些。

“袁志,你也不必专挑红的,水柿子用成熟的柿子就行,别压坏了。”

萧鸣笙在底下不放心叮嘱了两句,看人和灵猴一样穿梭在枝杈间,她让阿草盯着,自己回去找卢妈妈要一块布。

秋日的山路,仅有枯草,幸有白露点缀着。萧鸣笙也顾不得沾湿衣摆,一路走着回去,步伐轻快。

卢妈妈还在杂物间里,那些个东西,多而杂,这些年一直是她经手的,换了别人来理,反而是闹不明白。

“郡主要布?可是伤到了手?”

说罢,卢妈妈就放了手里的活,快步上前来。

“无事无事,我就是要拿布做一个网兜。”萧鸣笙自己也在架子上找了找,目之所及,都是收纳规整、大大小小的杂物。

卢妈妈的布,是放在箱子里头,很快就翻出了一块全新的棉布。

就是她舍得,萧鸣笙反而是不舍,“嬷嬷一向持家,我要的不过是一块能兜住柿子的布,不必全新的……”

“郡主拿去便是……”

卢妈妈也讪讪笑着。家里的布,要么就是全新的,要么就是身上穿着的衣衫,外袍要见人,不好加了补丁。中间那件,是缀满了补丁。

她就是想俭省着,也不能撕了外衫。

萧鸣笙不知里头的弯绕,拿着便走了。

除了布,她还需要一根铁丝。但史书记载,宋代之前,铁是个极其重要的物资,一般用在兵器或是生产工具上。直到宋,百姓才会用铁锅烹煮食物。

她院子里寻寻觅觅,阿草也不知是几时回来的,高举着一节藤蔓,邀功似的,“郡主,你看,我这是什么?”

萧鸣笙也是大喜过望,对着阿草夸了几句。谁知,她更是得意了,“郡主,你别看我傻乎乎,其实我一点也不笨的。柿子在高枝,自然要用工具。我在西北,学过捕兔笼子,师傅说我的手,是又快又听话。”

萧鸣笙把剪好的布条,围成一个袖子的形状缝制起来。

阿草不解看着,“卢妈妈怎么不剪一个现成的袖筒?这布很新的。”

萧鸣笙也是在此时才恍然。

她便玩笑似的轻轻掀开了阿草小半截的袖口,“难不成是要拿你的衣衫剪么?”外衫是半旧不新的,但中衣袖口便打了几个补丁。

阿草紧紧捂着,眼睛瞪得圆圆的,“卢妈妈说,不能让别人看我的袖口。”

“是,嬷嬷说得对,我给阿草赔礼,下回再也不敢了。”

萧鸣笙是郑重致歉,谁知阿草又露了笑,“不过郡主应该是可以的。”

“那也是不可以的。”萧鸣笙替她盖好袖口,再次叮嘱道,“莫说是我不可以,任何人都不可,袖筒里面装着的,可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宝物,不能让别人看了。”

不说还好,一说阿草便举着自个儿的手,直往里头看,边看边咕哝着:“要是有宝物,我就掏出来换好吃的,给郡主吃。”

萧鸣笙更是哑然失笑,赶忙找了事情来分分她的心思。

袖筒缝好了,阿草用藤蔓围成了一个圈,布条随着藤蔓的形状紧紧压着,萧鸣笙也趁此缝合起来。

针脚是粗了些,但多来两圈,就异常牢固了。

做好了网兜,接下来,便要将之绑在竹竿上。

工具有了,柿子就在那儿,阿草的扑腾劲,灵猴都比不过。

带着去竹篮,险些都小了,还是萧鸣笙喊了停,阿草还意犹未尽,“郡主,树上还有好多呢……”

“不急,就是做成了水柿子,也是留不了太久,一下子做多了,我们又吃不完,不是浪费了么?”

“之前我下山去,看山下的人,拿着去年的柿子一直在吃……要是我的水柿子也能留到明年春,看不羡慕坏他们?”

“……”

合着她的干劲,是来自于山下小童的攀比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