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是正月十五,邻居家甜元宵刚出锅,小孩举着灯笼跑来跑去,笑声一阵接一阵。
可这个家没热气,厨房冷着,灯也没开全。
林志风站在里屋,“真想好了要走是不是?”
郑美玲站着,手里攥着一只袜子没扔进箱子,头也不抬,“想好了。”
他想抽烟,摸了摸兜又放下,“你不管雪球了?她还小。”
“她不小了。”郑美玲打断他,“她比你以为的懂事。再说,她有你。”
两人谁都没动,炉火早就熄了,屋里只听得见外貌炸元宵的爆竹声,一声接一声。
过了好久,林志风默默拿出一张票,递给她,“明早七点半的车,到哈市是十二点五十。你出站往东走,别搭黑车。我写了张路线,下车打车去机场,提前两小时能到,吃口东西再安检。”
郑美玲盯着那张票,没伸手。
“拿着吧。”他说,“我也没坐过飞机,都是托人问的。再细点儿的,咋安检,咋运行李,你得到了机场现打听,不用发怵,谁都有第一回,也别脸皮薄,你张嘴了都能告诉你。”
说完,他就蹲下身,开始往箱子里叠衣服,“那边热,这些厚毛衣、大棉袄都穿不上,别带了,压箱底没用。”
等收拾妥当,他从怀里掏出一沓报纸包着的钱,没声没响地塞进她挎包里,“没多少,落脚租房子够用。吃饭别省着,你人生地不熟,能打车就别坐公交了。”
这一刻她心里不是滋味。他们都吵到这份上了,话里话外都明白这是一拍两散,可他还是记得给她留吃饭的时间,怕她饿着,怕她累着,怕她没钱花。
可她不能心软。一旦心软,她就真的走不了了。
外头又响起一串烟花,外面有人喊孩子回家吃饭,郑美玲拎起箱子,头也不回地进屋睡了。
雪下了一夜,早上才停。
郑美玲把行李箱拖到客厅时,林雪球还在套棉裤,林志风在厨房捞茶叶蛋。
她站在客厅,眼神扫过厨房、铁皮炉,又落在林雪球身上,“早晨冷,多穿点。”
林雪球点点头,又回屋添了件毛衣。
郑美玲也没再多话,一拎箱子就跨出门槛,鞋底啪地一声踩进雪窝里。她站在雪地里,吹着冷风。
她没催。人都要走了,还催什么。她只是不想回头,怕再多看一眼,心口绷着的那点劲儿就没了。
火车站人头攒动,广播声混在冻得发涩的北风中。
郑美玲坐在绿皮车的硬座上,玻璃窗外是倒退的树枝、灰白的天,还有女儿那张冻得通红的小脸。
她从口袋里摸出那张皱巴巴的火车票,和他写的路线。
目的地是哈市,转机去深圳。她没坐过飞机,不知道登机牌在哪领,安检要不要脱鞋。她只知道自己得走,再不走,这辈子就困死在这片屋檐底下,困在一口锅和一床炕席之间。
三十岁,没好好读过书,也没有硬手艺,再不走出去,就一辈子走不出去了。
列车开动的那一刻,她收了眼泪,只觉得身子一晃,人生自此被推上新了轨道。
哈市的机场没她想象中大。托运行李时她弄错了流程,被工作人员催了两次,她说她第一次坐飞机,工作人员多了些耐心。候机室里人太多,她没找到座位,只好站在窗边喝水。矿泉水一口下去,凉得呛喉咙。
她望着那架飞机停在灰蓝天底下,才终于有了实感,从这一刻起,她就是个南下的女人了。
不是媳妇不是妈,不是林志风的老婆,也不是林雪球的娘。她要靠自己挣钱、找房、落脚,在一个陌生城市里,从头再活一遍。
飞机起飞时,她手指死死握着扶手,没往窗外看一眼。
她知道,想再见这片覆雪的东北平原,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她不留恋,也没时间留恋。
“本次航班目的地为深圳。”
郑美玲睁开眼,舷窗外是云层翻涌,金色阳光照在她手背,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