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怎么,”胤禛说着,还用右手按了按脖子,脸上做痛苦状道,“就是……就是昨儿晚上睡落枕了。”

趁着康师傅还没发话要亲自检验胤禛的“伤情”,我赶忙接口道:“胤禛,你看你都这样了,还专程送吃的来,快回去歇着吧,替我谢谢佟额娘!”

“那皇阿玛,皇姐,胤禛先告退了!”机灵的胤禛就坡下驴,赶紧施了一礼,不等康师傅开口,就歪着脖子,在芝麻苏的“搀扶”下迅速开溜。

为了分散康师傅的注意力,我立马过去挽着康师傅的胳膊向他推荐道:“皇阿玛,佟额娘煲的阿胶糯米粥可好吃了,还有一碗,您也快来尝尝!”

作者有话要说:祝大家新年快乐!

------------------------------------------------

做了点小修改,呵呵^_^

☆、179送归大觉寺

为了合乎“礼数”,永绶正式的灵堂建在恭王府,以接受各界人士的祭奠和吊唁,因此,出殡的起点是在恭王府。“出殡”的排场宏大得超乎想象,就我所看到的景象是:白色的纸钱撒的是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的,比前阵子下的鹅毛大雪更为壮观;共有六十四人抬棺,当然抬的是“骨灰”、寿衣和一些随葬品;一长队和尚诵经,一长队青衣请灵,一长队的人抬着纸扎的豪宅别墅、金童玉女、各色招魂幡、刀斩斧钺等,更有那跟在棺材后头的一身缟素的送葬队伍,白茫茫的一长溜绝对望不到尾我由班第和小穗搀着,跟在常宁和福全身后,跟满都护、海善,王府的女眷们,走在这庞大的队伍最前面的两排,拿着块全素手帕时不时地“抹泪”。这阵势,估计全京城都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恭亲王的嫡子殁了。

浩浩荡荡的白色大部队出了城,慢慢地朝阳台山的方向挪移。本来这队伍应该往朝阳门外的三里屯挪移才对,因为常宁为他自个儿选的百年后的“福地”就在那里,按规矩,“永绶”也应该被葬在那里才对,但是,按照事先的计划,班第跟他们说永绶“生前”曾说过“最爱阳台山大觉寺的风景”,按照遗愿建议将他“葬在”大觉寺附近,其实,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咱借口给永绶“祭灵”的机会向圆真禅师打听永绶的消息。班第偷偷将永绶“假死真出家”的情形透露给常宁后,常宁更是一千一百个同意这个安排。

原本快马加鞭到大觉寺至少也得半个时辰,这大部队一路吹吹打打外加嚎哭过去,清晨出发的愣是到了中午才到达,落葬,祭奠,读祭文,诵经等一系列程序好不容易结束,打发了一大半闲杂人等离去后,我掏出康师傅刚给的那块荷兰国进贡的怀表一看已经是下午四点一刻了,怪不得刚才肚子一阵“叽里咕噜”,早上进的那点儿东西早就消化没了。

就在这时候,圆真禅师领了几个僧众过来,邀请我们去禅院喝茶歇息片刻,于是,我和班第就跟着福全和常宁去了方丈室。歇息了片刻用了些茶点后,福全开口道:“方丈大师,多谢你的茶点,时辰不早,我们也该回去了。”

打从进了大觉寺,我就惦记着永绶的事,一早就想去找圆真禅师打听了,可惜,先前人多仪式多,这会儿人少了吧,可有福全在这儿我也不能开口,我一边吃着茶点一边想辙,没想到福全竟然提议要走!这哪儿行?这一回去,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再来呢!我一着急,脱口道:“不行!”

福全立马朝我投来诧异的目光,我意识到方才的突兀,正不知如何圆场呢,脑中忽然灵光一闪,一个主意划过了脑海,忙用哀求的语气道:“二伯,我想再去陪会儿永绶,然后再走,成吗?”

“唉!”福全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好吧,咱们一起去,再祭奠一回,然后再走。”

这福全可真是的,他要是跟着去,我还能探听永绶的近况?不是我不相信他,而是为了安全起见,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就连常宁,也仅限于让他知道永绶“出家未死”,其他的细节都一概不知。之所以如此谨慎小心,就是怕这事儿万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