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3)

亲戚们直言不讳:“你考那么远干什么,你爸妈收养你,是为了养老,你得留在他们身边。”

母亲说:“我们确实舍不得你去那么远读书。”

父亲没做声,秦舟说:“我报考上海的大学吧。”

高考填志愿,班主任建议报清华,秦舟想着离家近,剑指上海最出名的几所学校。

秦舟被复旦大学录取,父母办了谢师宴,但秦舟看出他们不大高兴。姑姑说:“你爸妈是怕你以后留在上海工作,不回来了。你这孩子也真是的,养你这么大,你都不晓得父母的苦心,我是你,就读个本地大学了,放假就能帮店里做事,也算提前实习了。”

身为养子,最重要的事是尽孝。秦舟考上心仪大学的兴奋荡然无存。妹妹听到这些话,为他打抱不平:“你们养老有我一份,别把担子都压在我哥身上。”

母亲笑,说等她嫁了人就知道,婆家的事都顾不过来,哪有那么多精力管父母死活,她只求女儿嫁得好,过得幸福。

秦绊雪说嫁啊娶的都是古代说法,她这辈子都不嫁,也不生孩子,就赖在父母身边。

母亲说女儿讲孩子话,当一辈子老姑娘,别人怎么看她?会骂父母对女儿不负责任。

小姨觉得秦绊雪以后招个上门女婿也好,父母不肯,自家也就几套房子,十几个铺子,图这点东西就入赘的男人,自身没多大能耐,还不能保证没异心,他们更希望女儿能找个好人家。

秦舟不理解父母,自己是被收养的,妹妹是亲生的,但父母想让她“嫁出去”。他对妹妹抱有愧疚,妹妹不怪他,只觉得父母可笑:“我是他俩结合的产物,身上流着他俩的血,为什么我是女的,就不算后人?还什么‘别人家的’,我以后不结婚不该死,我结婚我也是我自己。”

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秦绊雪耳濡目染,经常跟父母和秦舟分享她觉得好的观念,但父母还抱着旧观念不放,秦舟和他们交流过,他们不听。

秦舟大学期间,父母多次让他毕业就回南通,他心里很矛盾。父母让他到上海读书,已经很纵容他了,从责任来说,他得回家,可他心有不甘。

去年,秦舟大学毕业在即,来苏州旅行,决定待个几年。父母极为恼火,没等秦舟把话说完,他们就气得按了电话。

父母都爱旅行,省里其他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都逛了个遍,但秦舟屡次邀请他们来苏州旅行,他们不来,还隔三差五就让他回南通帮家里。

秦绊雪成绩很一般,读高中后有些跟不上。今年过年,她说吃吃苦头,争取考上大学,苏州几所大学都是她目标,哥哥总说苏州好,她也想待几年。

父亲说国内高考太辛苦,执意把秦绊雪送去加拿大。母亲说几个熟人的女儿都出国镀过金,回来都嫁得不错,还有两个找了外国人,生的孩子不晓得多漂亮。

父母尽力保障对女儿的教育和物质投资,是想让女儿“嫁得好”。秦舟特地赶回家劝说,但父母不听。

夏天时,秦绊雪哭着去温哥华学语言。秦舟回南通吃送别宴,父母都说:“小雪在那么远的地方,你赶紧回来,还在外地待着干什么?”

母亲手术前后,秦舟被所有亲戚发难,又是孝道又是恩情压下来。父亲表示秦舟一回南通,就给他买房买车,家产他和妹妹一人一半。

林林总总的小事,使秦舟感觉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他得先满足他们的期待。但家境相仿的同学对父母是予取予求,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很稳定。

秦舟揣测这大概是养子和亲生子的区别,但在这些事之外,父母对他很好。他挑不出毛病,被孝道和恩情两座大山压着,他也不能挑毛病,但他时时无所适从。来苏州快两年,父母每次催他回去,他都很压抑。

按秦舟的规划,他在让自己身心轻松的苏州待个几年就回家,可是父母意见极大,他和父母日常交流只能泛泛而谈,内心一天比一天抵触回南通。

天弓电子被砸后,秦舟近乎绝望,连翘了解了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