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母年事已高,患有冠心病和风湿病,腰也不好,还得照看哑巴儿子,太负累。妇女去年就萌生给弟弟寻亲的念头,拍过短视频发到网站,几分钟就沉底了,她今年又发了几次,被倪芳搜到。
视频中的年轻人不配合妇女,眼神闪躲,不怎么看镜头,坐在椅子上动个不停,妇女和他交流很困难。
倪芳截到年轻人的正面,还让妇女现拍了几张,通过在线软件测试人脸相似度,跟杨正南年轻时的照片比对,最高达到 93%。
全球人脸识别算法的最高水平目前能做到千万分之一误报率,93%的准确率其实不算高,但已经是最接近的一次,况且进行比对的不是高清照片,条件上存在不足。
最关键是妇女说弟弟可能是苏州人,她看电视,弟弟没反应,但屏幕出现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他会盯着看,口味也偏甜。
有次母亲网了一兜河蟹回来,妇女跟着视频学做面拖蟹,弟弟很爱吃,添了两碗饭。
厨师说面拖蟹是江南菜,苏州和上海人民都吃。妇女说:“别看弟弟长得人高马大的,什么事都不会干,以后我妈不在了,他怎么办呢?求求大家帮我转发,让他父母看到他。”
妇女把自己的手机号和详细地址都发给了倪芳,倪芳哭着说:“你快跟当地民警取得联系,我一秒钟都等不了。”
时间已近晚上 7 点,杨正南紧急联系阜宁县有关部门,倪芳又打来电话,语无伦次:“他姐姐说他后背有伤,拍给我看了。特征也对得上,一定是我们毛豆,我妈说笑起来像我,我现在就去阜宁。”
一张相似度达到 93%的脸,年龄 20 来岁,高个子,后背有旧伤,疑似苏州人。快 20 年来,这是最可能的一个。
杨正南也做不到被动等待,匆匆吃掉两块葱油饼,他拿上车钥匙出发,绕到倪芳家把她捎上。苏州距离阜宁县才 300 多公里,两人寻子时都去过,儿子真的就在这么近的地方吗?
第79章
车程 4 小时,倪芳执意和杨正南换着开,如果那孩子是自家儿子,后续还有很多事得让杨正南去跑,他得养足精神。
宁靖盐高速服务区,倪芳换到驾驶位。她刚才赎了一部分理财金,那家人把儿子养大不容易,她得给他们一笔钱。
以往的经验摆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杨正南心里这么想,却忍不住查资料,想知道后天致哑能否康复。
那孩子真是儿子的话,是不是从买家家里逃走的?视频里,他用不锈钢盘子吃面,面坨得厉害,桌上的蔬菜起码剩了两顿,妇女一家是农村人,日子过得很清苦。
儿子从小主意大,吃饭喝汤只用他喜欢的碗。有一只画着梅花小鹿的饭碗,他特别喜欢,被他奶奶摔碎了,他不肯吃饭,嘟着嘴趴在桌上,黑眼珠滴溜溜地转。
儿子爱撒娇,但很好哄,妈妈给他讲个小故事,他就把河马碗当宝贝了。但是出门逛街,还是惦着要再买只小鹿碗。
那孩子是坐着的,妇女努力憋出普通话,很不好懂,说不清他腿脚伤残情况。得安个义肢吗?车窗外田野掠过,杨正南眨去泪意。
到达乡镇接近 11 点半,倪芳找个离村子最近的旅馆停车,刚停稳,来了一辆小面包车,车牌号也是苏 E。
司机停车问路,正是妇女所在的村庄。他头发花白,风尘仆仆,同样是来寻求一个答案。杨正南多看两眼,认出他了,在异乡参加认亲会时打过照面。
倪芳查过线路,村里的路很窄,开不进去。对方夫妇把小面包车停在旅馆门前,商量步行进村,杨正南说:“这个点儿,他们睡了吧。”
女人说:“我睡不着,就在他们门口坐一晚,天亮就能见到人了。”
倪芳缴了停车费,4 人结伴去村里。途中互换姓名,原来是寻亲群里共享信息的人,算得上是熟人。
山里不比都市,入目是极致的黑,杨正南用户外强光手电筒照明,照看着倪芳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