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两天就八月,村里的稻谷都收了,俞有钱先斩后奏做主请人花了三天时间把十亩地的水稻都收了回来。

等俞有地回来,天天催着俞有地赶紧拿着秀才文书去办免地税。

今年稻田里施了三次肥,加上风调雨顺,一亩地能收五百斤稻谷,免税的话,晒干能有四千多斤。

头天接到县太爷的请帖,第二天俞有地打扮一新,换上新的长衫布鞋,租了孙富贵的车,去县里参加秀才宴。

今年考上的十八人,平时多多少少都认识,县令一身苍蓝色官服,态度亲和的点了名,认了人,和第一二名明显很熟,喝着茶,聊着天,俞有地规矩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他们说话。

看着他们喝酒,吃菜,开始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俞有地佯装醉酒趴在桌子上装睡,午时三刻宴会结束。

俞有地整理衣袍,问了办地税的地方,顺便把家里的十五亩和俞荷的一亩地挂在自己名下,办好文书。

又来找闻司农打听新种子。

闻济笑着恭喜俞有地得了功名,是否进县学读书。俞有地说自己在赵村教书,暂时没有进学的想法。

“今年种的番麦洋芋棉花辣椒产量怎么样?”

“产量都还行。花椒结果了,我的小女儿高兴的很,让我谢谢你。”俞有地想起俞荷说今年的胡辣汤总算有点名副其实的意思,脸上就带出几分笑。

“你们把孩子宝贝的很。”闻济笑着说,要新品种等

腊月底正月去了。

“到时候,有劳你给带个话!”

“没问题。”闻济愉快的答应道,爱种地的秀才有意思,爱种地的小娘子就稀奇了。

“妹儿,你的棉花开了,你看是不是?”俞梅一直关注着地里的棉花,从打岔,开花,到除草,全城参与,听阿奶说棉花可以防线织布几乎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

“哇偶,真的开了!”俞荷接过姐姐手里的雪白花絮,“走,快去看看,要是开的多就要马上采,下雨的话花絮会发霉的。”

姐妹俩拿着自己的小背篓往棉花田里冲,俞荷种了六行,其余的种子在家里的地里种呢!

“哇,能收好多呢!”俞荷小心翼翼的抓花絮,花苞都是刺,扎手。

俞梅已经被棉花刺扎了手。

“姐,我们先别摘了,回去做个手套,再来!”俞荷看着咬指头的俞梅,想想就很疼。

小姐妹回来剪掉旧衣服开始做五指头手套,马三面好奇得不得了,怎么俞荷都开始做针线了,看她的大针让李二娘来帮忙。

“阿娘,做五个指头的手套。”俞荷给她娘比大小,李二娘一看就会。

先裁剪了一副出来,缝好一个翻过面儿给俞荷试试大小合适,再一个个接着缝好。

李二娘做好这双,把俞梅的剪好让她自己缝,跟在俞荷后面来帮忙摘花。

“阿娘,你以前见过棉花吗?”俞荷好奇的问。

“没见过。买过。一斤棉花要200文。”她爹娘每年都要买新棉花做被子,换下来的才给她们姐妹用。

“这么贵的?”

“本地没有。都是从北方贩来的,自然贵。”李二娘欣喜看着手里的白花絮,迫切的想要纺一卷线织成布看看。

“阿娘,等我明年多种点。我们都做棉被。” 俞荷知道自己的钱改花到哪里了。

“不着急。家里也种了。等收了分一分,先给你们四个一人做一身棉衣。给你爹做一件棉袍。” 李二娘都打算好的。

俞梅很快带着手套赶来,娘仨一起摘棉花。还有些棉桃没开,得分几次摘。

马三面拿了背篓帮俞荷摘红辣椒,家里房檐下都是红辣椒串,地里换剩一半没红的青辣椒。

“俞荷,你这番麦也收的了。”

“等初五过了就收。”俞荷对初代玉米报了太大的希望,结出来的玉米穗大的只有成人巴掌大,五颜六色的米粒,俞荷打算植株全干,才收,去当把玩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