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列的都是客观事实,情感上呢?”

“我挺信任和欣赏他。”安漾无法面对不熟的人将“喜欢”或“爱”大大方方说出口,别过眼,“我和他相处得很舒服,很少会吵架。”她语顿几秒,更正措辞:“最近吵得比较多。”

咨询师记录几笔,“不吵架这点,你提了很多次,看来对你来说是加分项。”

“我喜欢就事论事,不喜欢激烈的交流。一旦情绪失控,我会有很强的挫败感。”

“为什么?”

“成年人应该用理智来解决问题?”

“但没必要因此而感到挫败?”

安漾语速越来越快,思忖时间也越来越短:“我喜欢稳定的心绪。”她端起手臂,和地面平行,“这是我追求的完美状态。一旦有起伏,我会焦躁。”

“因为有情绪而焦躁?”

“对。”

咨询师接着问:“我记得你说过家里氛围很清冷,没有别家的烟火气。”

安漾跟随对方跳跃思维,“印象中我爸妈从不吵架。尤其是我妈,非常冷静、冷静到不近人情。”

咨询师琢磨着形容词和她的语调,推断道:“听上去你并不欣赏这种性格。”

安漾踟躇半分,摇了摇头。

“但你有没有发现,你正在逼自己活成第二个她?”咨询师抛出一个疑问,循循善诱:“你不喜欢情绪失控,因为失控等于不冷静,会跟你心中的母亲形象差之千里,所以你不喜欢。”

这一问如尖锥般直戳安漾的灵魂深处,激起猛烈震荡,几乎在顷刻间激出泪花。

安漾讶异于这句话的威力,连忙垂下脑袋,拂了拂眼角。

咨询师递上一张纸巾,“回到刚才的问题,你当初为什么决定结婚?”等了约莫几十秒后,他缓慢启唇:“因为你觉得根据客观条件和相处模式,预计能和未婚夫能达到一种稳定的婚姻状态,像你父母那样。”

“实际上你形容他们婚姻状况时用了好几个贬义词。”咨询师试图直视安漾的双眼:“当你行为上强行套父母的模板,潜意识产生的抵触引发了根源性恐惧,大脑才会应激地产生各种恐吓信号。”

“这不是你真正要的婚姻。换句话说,你决定结婚时考虑的点不足以真正说服你。”

安漾折叠纸巾,直到再也折不下去,抬眸反问:“所以我不该着急结婚?”

咨询师笑了:“我没法提供解决方案,只负责帮你梳理每个行为背后的导因。”

“我好像已经没有退路了。”

“跟未婚夫好好聊聊?”

安漾想起上次方序南的长段肺腑之言,叹了口气。

咨询师眺一眼沙漏,静候细沙缓缓而落,“先到这吧。我们下次多聊聊你小时候的事。”

安漾没立马答应。今天的确收获了一箩筐分析,还当人面落了滴泪。有效果吗?不知道。

对方看穿似地总结,“不要信网上的话,仅凭一两次交流就能醍醐灌顶。我说过这是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次你已经明显更打开内心,倾诉的更多。当然,我很多推断只基于目前掌握的信息。”

“我本人不太喜欢拿原生家庭总结成因。可通过和你两次对谈,我能感知到父母对你的影响和塑造。”咨询师语气真诚:“很多事注定无解,但看明白原因能让内心没那么拧巴。另外很想告诉你:情绪并不可怕,你可以试着接受,坦然拥抱它。而非一味地忽视和压制,会很辛苦。”

“哦。”

从咨询室出来,安漾神色凝重,耳畔回响着那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但你有没有发现,你正在逼自己活成第二个她?”

她想出了神,恍惚间迈进电梯,又被萧遥的高声呼喊敲醒。

对方攥着大衣衣摆,侧着身子钻到她身侧,“我天,喊破嗓子你都听不见啊。不是说好一起走?”

“哦。准备去楼下大堂等你。”

“撒谎。”萧遥看破也说破,“怎么?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