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营门甫启,数名老兵先怔后惊,随即喉头一声大吼:「黄将军回来了!」

营中顿时如雷炸响,火光连绵照亮林谷,士兵自帐内帐外鱼贯奔出,呼声如海涛般奔涌,万军拜伏,齐声高呼,声震天地。

施绮微立于帐外,火光映照她眉眼,风从山脊掠下,吹起她肩上的松布与旧裳。她静静望向那片人潮中唯一不动的身影

那个万军不惧的男人,如今再度立于帅帐之中。

他眼里,已再无囚痕。只有铁与火的意志。

???????????????

隔日黄昏,夕照如血,映得西境旌旗如火。

义军与戚炯、陈稷、秦洛、曹缙四方兵马会师于东谷口,数万兵马列阵成型。山风啸起,旌风猎猎。黄衡之披甲登阵,银甲在余光中如寒霜一片,目光沉定,握旗而立。

令旗一展,军声震天。

「此战,不为复仇,为正名。」他声如洪钟,穿透风林,「浩国有贼,今当扫除。」

三军齐呼,山林为之震荡。

三日后,兵起东谷,号角长鸣,箭如飞蝗。

同时,京师内风声紧迫。蕊王吴珩于金闱内堂矫诏自立,声称皇帝已驾崩,自承大统,立年号为「宁安」,称旨在止乱。

京中震动,朝野震惊。礼部、户部群臣先后奏拒不认,吴珩怒而下诏强令,亲命军司正入宫宣诰,又斩数名异议重臣以示威慑,反激群情,更引诸侯猜疑。

短短数日内,西军节节推进,直逼南门。

京郊百姓望见西军旗号,知是黄衡之领军归来,纷纷自发开城迎军。官民皆动,南门失守。

内廷一夕骚动,谏官仓皇东奔,边军四营见风转舵,倒戈请降。

吴珩仓促集兵应战,却军心不稳,号令难行。

决战之日,天灰雨骤,皇城外泥泞如墨,战鼓连击未歇。

黄衡之横刀立马,身披战甲,目光穿过雨雾,沉声下令:「进。」

那声令一出,万军齐动,如潮涌入宫阙。

半日之内,内城陷落。蕊王被擒,乱发湿透披面,尚著明黄袍,神情癫冷。

黄衡之执剑上前,脚步无声,如踏碎风雨。

吴珩望他,犹强撑笑意:「你赢了,可我也是皇帝。」

黄衡之眼底无波,语声冷冽:「你是窃国者。」

话落,一剑横扫,断其右臂。血如箭喷溅,溅染其身明黄袍,染成一片猩红。

吴珩痛叫倒地,颤声不止。黄衡之冷声道:「留你苟活,让世人知窃位者的下场。」

随后,吴珩被押往北疆流放,所至之地寒瘴遍布、终年无春。

翌日清晨,黄衡之入主朝堂,整肃文武,焚旧策、封儒府、复军制,推倒旧朝之弊,另立新年号「复光」。

他亲笔书下第一道诏令

封施绮微为后,册文云:「贞姿见德,慧泽佐治,共扶社稷,以承新邦。」

同时赦免茶国遗民,开放边境商路,广纳流民,改筑南城,以振国本。

???????????????

当夜,大殿金灯不灭。

殿门缓缓推开,一声沉响掀动柱间绛帘,金边微晃如水波轻荡。

他步入殿中,铠甲未卸,铁肩有血,侧颈一线斜伤,仍隐隐渗著湿红。宫人曾欲上前为他敷药,却被他一语止住他只说:「我先见她。」

铠影映入灯火,斜斜拖出一道沉重长影,在玉阶上一步步逼近,铿然有声。盔覆未除,剑仍在侧,那身沉战之姿未散,却在踏入她所在的灯前时,忽然止步。

她静立不语,仍穿著山城时的旧衣。并非无衣可换自清晨起,已有数批宫人奉上华服、金冠,皆被她婉拒。她只留一盏灯、一袭衣,立在殿中,仿佛只想以最初的模样,等他归来。

两人隔著一束金光对望,一时无声。

他终是迈步上前,靴音踏响御阶,一手扣住她腰身,将她牢牢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