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终于恢复面容,伸长手拍了拍姬苏手背,抓住儿子手指把玩。“吾乃姬武,汝身侧,乃姬霆,霆之名怕是汝并未听过,因他乃宫中忌讳,故于二人共用武之身份出现世人面前。”
姬苏虽然猜到了一部分,可没想到真相来得这么突然,就在自己想装傻了,大佬却突然自己上门来和自己揭老底了,想想都好可怕,他一点都不想知道啊。
兄弟二人早暗中商议好,自是姬苏再退缩也不会容许半分,一前一后以挟势锢住儿子,在豆大的灯火下,开始回忆起两人非常不愉快的往事。
********************************************
南北朝时期是男人爱美的黄金时代,官员头顶金冠,那时开始流行小冠,露出黑油的鬓发,涂白粉并修眉,眉用螺黛,与女子一样,说话温雅又轻柔,穿宽袖的大衫,露出胸膛,用金革带束腰,谓之“沈腰”,堪比“柳腰”,以细腰宽胯为美,主创者是南朝沈约,他“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
士族贵胄弟子更好如此,“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穿女装也不觉得过分,如何晏,如名士。盖那时比较讲究男女平等,南北朝流行女装与唐朝流行女穿男装都没什么值得惊讶之处,女人拿着高价买香粉来打扮自己男人也不足为异, “魏明帝著绣帽,披缥纨半袖。”“好衣刺文袴”,男人们穿着绣花的裤子,手臂上涂满白粉,穿着襦裙,半臂衫,看《北齐校书图》《高士图》满脸胡子的名士,也好高腰襦裙,头上梳着总角,脑海中翩翩一个梳着丫环头,络腮胡子的汉钟离,“尚总角,容貌艳丽,纤妍洁白“螓首膏,自然娥眉。
唐人簪花: 当时是很流行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隆基春时游宴,某大臣遵旨赋诗,其“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之句得到玄宗赞赏,遂以御花插其巾上,此事深为时人羡慕。
据《梦粱录》记载,皇帝祝寿御筵毕, "赐宰臣、百官及卫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后罗花亦赐百官。
戴花的喜好一直流行到宋,直到元朝间还偶有关于男子戴花的描述,到了明清就绝迹了。
111 | 一零五、秘辛
一零五 秘辛
姬氏建胤三百余年,而在其之上,历史更悠久的则是七百年前的梁。
时梁人信巫,君王之佐称呼大巫,大巫为当时梁夫人占卜,道双星一男一女本无事,若双双男孩或女孩,则必有一盛,一衰,纠缠至死。双生于民间,家中不宁,生于王家,则天下不宁。
夏夫人不信,怀胎九月生下双子,其中一人壮如常婴,而另一婴儿则身小仅得手掌一捧,手脚如细细骨爪,其身后则有肉尾,巫道此子乃凶兽,梁王怒惧之,命人投夫人及此子于火。
大巫亦于夫人产后不久生生饿瘦死去,自此,梁朝渐衰,天灾不断,因灾民心背向,最终群雄割据,好好的梁朝分裂成了五朝六代,战乱不断,灾情不断,几百年来竟曾一度人数减至万人。若不是因为有殁病横行,周边小国怎会放过梁朝这块大地盘?
故自梁开始便有双生不详之说,民间也好,皇家也罢,若生双生子,必杀其一。
“吾二人生母乃晋州于淳氏。于淳姓氏本非真氏,真氏唤夏,乃几百年前闻名天下之隐世之家,擅武擅谋。梁之所以为梁,皆因有于淳氏人鼎力辅佐,为之出谋划策训练军队。然而梁王商得到王位便对于淳族人赶尽杀绝,族人倾全力保住旁支新生儿送出梁地,并改名换姓,辗转几百年后方因遇上姬氏祖先,看中其胸怀,辅其成事。待姬家祖先建立大胤,于淳氏便再次隐姓埋名,举族暗迁晋州,重回了故土。”
武帝似是陷入了回忆,面容冷峻,字里行间微露一丝嘲弄。
“于淳氏只想安心立世淡泊名利远离朝堂纷争,然而母亲却与汝皇祖父相遇了。姬家代代享有天下美人,皮相自然好极,母亲单纯天真,不知人间险恶,被桓帝皮相所惑,以为其真心倾慕,违了家中偷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