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土地、修建城池、深挖沟壑、修建水利……

途中皇帝和婠婠也都一一视察了这些收复土地上的情况。

不过几乎都是十分叫他们放心和满意的。

这一次,从怀朔离开时,宇文周之就没有再跟随他们了。

等到皇帝带着婠婠走时,宇文周之身着甲胄俯身向他们行礼时,口中说着的就是“臣怀朔守将宇文周之恭送皇帝皇后陛下”。

婠婠淡淡瞥了他一眼,说了两句叫他不负君恩、戒骄戒躁的客套话。

宇文周之也恭敬应下:“谢皇后陛下教诲,臣生生世世铭记于心,必不敢违。”

他还年轻,晏珽宗说的不错,想要将这块璞玉打磨出足够的光彩,确实需要将他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静静待上几年。

*

不过等到婠婠再一次见到这个人时,是在四年后,元武十年。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好些热闹的事情都赶上了这一年发生。

那一年,是崇清帝姬十六岁的生辰。又适逢藩王每五年赴京述职,崇清帝姬的父亲母亲以及两个弟弟都来到了京城里。

太后和皇后将这位帝姬的生辰宴办得格外的隆重。因为这也是帝姬即将需要出降的年纪了。

而这一年也赶上了三年一考的科举大考,同样是在那一年的四月盛春,一个烟雨朦胧的日子里,经过帝后二人的共同裁定,这一年如今科考的进士名单放了榜。

而经过帝后的共同殿试,魏朝立国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状元在这一年脱颖而出,风度翩翩,少年书生气,一下就夺得了满皇都的视线聚焦。

太后于是就看中了那位状元的风采和温文尔雅的举止,想要将自己的长孙女崇清嫁给他。

这状元自然是喜不自胜,而皇帝皇后持默认态度,没有和自己的母亲唱反调,帝姬的父母镇西王夫妇更是完全拥护太后的决议,帝姬的两个弟弟也十分喜欢这位状元。

没有人反对。

又因为崇清帝姬是被她的皇帝叔父破格从郡主封为帝姬,一切按照皇帝女儿的规制养她的,皇后又像疼自己女儿一样宠爱她,所以时人又喜欢称崇清帝姬为“皇后女”“皇帝女”。

于是乎,“状元郎娶皇后女”、“殿元君配太子姊”,成了这年春末夏初之际最热闹的新闻。殿元则是对状元的另一种称呼。

这桩婚事,谁人不是交口称赞。

那位新科状元因为就快要当上太后的长孙女婿,也因此一下成了满都城权贵最愿意拉拢的潜力股后生,许多世家大族都愿意宴请他、同他及早打好关系。

在那样一片热闹里,西北边塞待够了四年的宇文周之悄然来到了京城,回京述职朝觐。

那一天分明是夏日,可是他来到京城时却下了极阴冷的一场大雨,将他浑身淋湿了个彻底,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奔波,让他看上去更加狼狈不堪。

酒楼书肆之间,随处可见有人传唱着那首状元郎写给崇清帝姬的《朱楼赋》。

*

但那都是四年后的事情了。

第253章 | 0253 247:皇帝的爱将(宇文周之剧情章)

很多年前婠婠就在宫廷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看一个人,确实是不仅需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是如何做的。

比如说晏珽宗一到了床上就荤素不忌什么话都能往外面说,还多有对她不大尊重的,可她若是整日只计较着这些言辞上的得失,那也真是辜负了他平素对她的一份真心了。

至少下了床之后,他待她则是爱如珍宝,万般呵护珍惜,养得她终日无忧无虑,幼时从娘胎里带来的弱症都被他慢慢养好了。

虽然不大会说什么情话哄她开心,但他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她都有记在心里,也知道他对她的爱意多浓厚。

再比如说,晏珽宗对宇文周之这个胡将的态度。

他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喜欢宇文周之,经常一提起他就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