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要亲自问问他,什么叫“余愿已足心无悔憾”,什么叫“则尽忘可?也”!
她不许他擅自做这样?的决定!
第124章 大结局(一) “他不能宣之于口的心上……
夜沉如?水, 御书房内灯火明亮,桌旁薄纱灯笼显出朦胧的光亮,映在灯下人那张毫无表情的面庞上, 莫名透出几分阴寒。
李弘恪面色凝重,坐在椅中一动不动, 攥着御笔的手指渐渐发?紧。
这两日递到他跟前的消息, 几番令他失去理智, 但最初的暴怒过后, 此刻他已是怒涛平息, 心底只剩下寒意凛冽的漠然。
他始终一言不发?,搁在桌上的手腕亦是僵硬。
叶初乾压下心底忐忑,小心翼翼唤了声,“四爷?”
良久,李弘恪慢慢抬起眼皮, 沉声问?:“叶二,你如?实交代, 是不是早就知?道那些事?”
叶初乾立刻伏地磕头, 磕得干脆利落。
他帮萧成钧之?前, 已经做好?了落狱的准备。萧成钧为他寻来了父母的尸骨,请求他帮这最后一回, 他无法拒绝。
李弘恪缓缓搁下了御笔, 闭上了眼。
当年他在甘州驻守时,历经数场大?战, 几番死里逃生。最为险峻的那回,他决意率军诱敌深入,与潜伏在乌鞑的大?梁细作里应外合,打算将乌鞑两万大?军引入山谷全?歼。
然而, 援军因故迟迟未至,叶初乾的父母便是双双战死在这场战役之?中,他也是被其?中一名细作拼死送出了包围,才从死人堆里捡回条命。
寻找了多年的恩人终于?浮出水面,本是件甚为欣慰之?事。但对方身份竟是萧家三爷,偏又在这节骨眼上得到证实,已经绝非凑巧能解释。
便是站在一旁的梁四全?也想通了个中缘由。
萧成钧为免连累魏国公府,怕是早就为公府安排好?了这条退路。他知?道皇帝一贯重情义,又想博仁德名声,不会在此刻迁怒萧家。
但也正是如?此,表明了萧成钧远离朝堂的决心,他在做出这诸多反常举动前,已经想明白了自己的下场。
他知?道皇帝已经有所猜忌,而他永远无法自证清白,才会筹划这些安排。
古来伴君如?伴虎,他太明白帝心难测这四字。
天子?信人三分,留疑七分,施恩一寸,藏刃百丈。这份猜忌不会随时间而消弭,如?同火疮子?一般,虽暂掩于?锦服之?下,然时机一到,终将溃肌蚀骨,其?势愈烈。
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他深知?,将来每立一分功,君王忌惮便会多一分。
故而,他才会故意反复激怒皇帝,一心求贬,甚至抱着必死之?心,也不愿再追随一位猜忌他的君王。
君臣离心裂隙之?大?,萧成钧态度之?强硬,揣摩帝意之?细致,让李弘恪倍感寒心。
个中怒涛汹涌,甚至比萧成钧取巧换嫁娶了沈明语,令李弘恪更?为雷霆震怒。
但盛怒之?后,反倒归于?寂灭,显出几分怒极反静的诡异。
隔了许久,李弘恪才慢腾腾开口。
“初乾,你母亲是我表妹,我们?自幼情谊深厚。当年她嫁去甘州时本是不愿,远离亲人故土,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我去甘州驻守,她说不想庸碌无为了此残生,我力?排众议,准许她出入营地,随军行医……”
回忆往事,他声音有几分怅然,“后来她不幸去世,我就把?你带在身边,这些年一直视如?己出,你我既是君臣,更?是叔侄……”
李弘恪蓦地睁开眼,冷声问?:“现在,你就是这样忠心的吗?”
叶初乾低声说:“萧三爷的事,我真不知?个中细节,只有当日换嫁之?事,我的确有参与其?中。”
“您也看见了,郡主痴念不悟,萧大?人执拗顽固,以彼时复杂纠葛,我不忍见他们?一错再错……”
叶初乾边说,边膝行往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