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郡王还是贝勒,分明惦记的是更高的名分,太子变成了理亲王似乎很不妙,但见识过他们这位皇父的态度后,他们已觉得是幸运,能够把这个最大的竞争者送出宫,就说明他们仍有机会。

【啧啧~真是兄友弟恭啊!希望将来面对空虚的国库还能有这么好的心态!】

“听起来国库颇有问题?”康熙干脆转移了话题,经过这些时日的了解,他知道说话的这位并不是特别执着的人,态度极为散漫,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既然不想听这个,试着说些别的就好。

【这个事吧,其实历朝历代,什么盛什么衰的,也算是个经济问题,没有钱怎么开支军费?怎么拨款平息天灾人祸?

再说一个王朝的税制定下来就不常变动,先前收上来的税能够维持运转,后面收上来的不够,总有那么几分是地方上出了问题,这原本也是统治出问题的体现,只是用经济的数字体现出来而已。

你们的国库么,具体的我也无从知道,但肯定是不足的,雍正上位后可以说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填国库去了,不过要改制肯定会损失一些人的利益,因此他在当代名声是不怎么好的,还有一些什么女刺客刺杀之类的传闻,其实就他的年纪,能坐十三年皇位,也不算死得早。

横竖晚年脑子都会不清醒,那个年纪走对名声而言也不算坏事……】

虽然甄楣从未透露过康熙的大限,但之前她透露过十二的寿数,说出了当时的年份,又有雍正的十三年,数学不差的康熙略微一算,就知道了自己的寿数,这才是他为什么松口放胤礽出宫开府的原因。

如果时间紧,那他肯定不能放心,但是仍有十来年,那就有时间去慢慢筹谋了。

在作为帝王正常思考的时候,康熙的脑子是很清楚的,他没有因此对四儿子说什么,国库空了要填上这是正经道理,就如此人所言,历朝历代,衰落后总是收不上钱的,好歹胤禛把皇位平顺的交到了儿子手上。

想到这里,康熙忽的看了胤禩一眼,这个儿子花钱最是没数的,也不知道就他家里那几口人,怎么用去的那么些,也

难怪将来和老四有矛盾。

“这经济看来是一门要紧的学问,我看你们都该钻研钻研,那话怎么说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想要当家,就该学一学这个。”

第64章 未婚妻(9)【哟哟哟~还是太子潮流……

甄楣惊异于康熙的手段,夺嫡之事被掀开之后,康熙还是能用这样那样的手段操纵儿子们的心神,稳住当前的局势。

但她并不是来说好话的。

【其实对外贸易上,白银是净流入大清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缺钱,这钱都到哪里去了?这国库看着都可怜,怪不得乾隆花钱花多了,都抠搜到妃嫔的簪子还要重复利用,没加入这一轮航海的扩张,真是可怜呐~】

她更希望现在的局势能动一动,而不是一副如动的状态,看起来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仔细一看又无关紧要,她开玩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没有指望康熙这样的人能照做,但也没想到出了前太子一己之力让康熙妥协封王,其他的人一动也不动,完全是封建腐朽的顽固感。

虽然在现代时甄楣没少被同人荼毒,但她毕竟是个社会人,明白自己只是看乐子,究竟如何她并不去深究,历史人物和纸片人区别也不大,真情实感对那个人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那就不必了。

但在清朝醒来之后就不一样了,穿成大丫尚且没什么实感,她做起事也最随性,接触到胤禩这群人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她极力忽略,到底还是发觉了表面的一团和气之下的差距,只要这些做主子的不愿意,她是没有办法离开王府的。

就算她再三强调她并不会破解,他们仍然一意孤行的认为她能够起到某种作用,这些细细碎碎的东西,让甄楣很不适应,所以她不想留在这里,偏偏系统只给单程票,根本不让她有机会回现代,还哭哭啼啼的不想让她死。

看在有系统和胤禑这两个还算现代文明的人份上,甄楣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