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如眼神晦暗,看着华琰离去的背影,心下有几分凉意。

见宋月如心灰意冷的模样,太后拍了拍她的手。

“放心,皇帝心里一直有你呢,只不过,他还在生气你这五年的音讯全无罢了,相信,你在宫里多陪陪他,他也就不与你置气了。”

宋月如听到太后这样宽慰自己,嘴角勉强扯出一丝浅笑。

“太后说的是,月如不会就这么灰心的,月如对皇上的心是坚贞不渝的。”

太后听了这话,笑了起来,捏了捏她的小脸。

“这就对了,安心在未央宫住下,来日方长。”

宋月如听话的点了点头。

只不过,在无人处,她好看的眼眸转而多了几分算计。

这皇城,她终究是回来了,且看来日,华琰身边的位置,一定是她的。

第二十五章 命数已尽

祭天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礼部这些天是忙得脚不沾地。

刘敬得了消息,皇上迟迟不交出苏念初,还将人关在了乾清宫。

他已经上书两次,可皇上都未与理睬,难道,真的是想保她?

眼看计划已经到了最后一步,可不能功亏一篑。

趁着天色未晚,他要亲自进宫面圣要人。

谁知刚踏入乾清宫的大门,便看见镇国公沈城儒立在殿中。

刘敬冷哼一声,他与镇国公在立场上不同,二人只是面上和气而已。

沈城儒身着一件深紫官袍,就如子夜前最浓重的一抹天色,袍面上用金丝密密地绣着云鹤,于灯影里时明时暗。

而当烛火的光芒跃动到他脸上,便清晰显出岁月刻下的印记,额头几道深刻的横纹,如同岁月巨轮碾过留下的辙痕。

其双颊清瘦,颧骨微耸,其下隐着刀削斧凿般的线条,可以看出,年轻之时,仍然相貌堂堂。

镇国公先开了口,“没想到在此时还会在宫里碰见尚书大人,更深露重,犹在案牍劳形,实乃百官楷模,只是刘尚书这把年纪,身体可还扛得住?”

他声音浑厚,虽已上了年纪,但内里的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而其神态又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沉毅。

而这话带着些许嘲讽。

刘敬原不想搭理他,但碍于情面,还是回了他:“镇国公有心了,老夫这把骨头,是皇上给的,是江山社稷磨的,千斤万担,只要是为皇上分忧,为黎民请命,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镇国公脸上笑意未变,但眼神却骤然冷了几分。

此时,华琰踏入了殿内。

两人都一并噤声,向华琰行礼。

“微臣叩见皇上。”

“都起来吧。”

“两位爱卿此时入宫,所为何事?”华琰盯着眼前的二人,将他们的神色变化收入眼中。

镇国公先回话道:“皇上,臣是因着北地的旱灾,虽已确定在祭天大典上祈雨,可依臣之见,皇上还是应该派一名朝廷命官去往北地赈灾方可抚慰人心。”

“那镇国公可有合适人选。”华琰懒懒地睁开眼。

镇国公捋了捋银灰的胡须,继而说道:“依臣之见,户部侍郎陈远道是个不错的人选。”

华琰开口回道:“那就都依镇国公所言,不过。”

镇国公肃然看向华琰。

“朕听闻镇国公的儿子近日在京暂未安排职务,此次离宫去泰山祭天,不如让他来当朕的御前将领,保护朕的安全,镇国公意下如何?”

虽然华琰话里话外都是在征求镇国公的意见,但他是天子,决定好的事情又怎能容他人置疑。

“一切但听皇上安排。”镇国公恭敬拱手行礼,看不出有什么情绪。

“那你呢?有什么事?”

刘敬明白,这是到他了。

“皇上,臣今日来,是为了祭祀的事情,苏念初到现在都还未交到臣手上,出发之前要做足准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