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璳对山下的追捕动静毫无反应,抱着骨灰坛子,站在大雨中发愣。

人生一世,如噩梦一场。

有那么短短几年,他以为他的噩梦已经结束了。他甚至开始期待每天的黎明。

如今梦醒了。

他抱着骨灰坛子,从她当日跳下的地方同样跳了下去。

青花瓷坛碎裂,骨灰散落一地。

透过逐渐朦胧的视野,他看到自己的血在地上缓缓洇染出去,鲜血混着雨水,和散落的骨灰融合在一处。

最后的时刻里,他模模糊糊地想,如果有来生……

只愿早相逢。?

第85章 番外二、少年天子伴驾日常(上)

《少年天子伴驾日常·上》

腊月初八前夜, 京城纷纷扬扬下了整夜大雪。

五更时分,天还黑着,梅望舒穿着簇新的青色鹭鸶补子文官袍, 宽大官袍里又套了件貉袖夹袍, 外头披着家里的貂皮氅,袖里揣着手炉, 踩着吱咯吱咯的积雪越过金水桥, 走进了宫门。

并不和那些参加朝会的大臣同路,而是越过宣政殿,穿过上阁门,往紫宸殿方向走去。

迎面看到一个身穿藏青色锦袍的大太监提灯站在紫宸门下,焦急地张望着。

那名大太监穿着体面,气色却不怎么好, 一副蔫头耷脑的受气模样, 正是元和帝身侧随侍的大伴之一, 刘善长。

“梅舍人来了。”刘善长领着梅望舒往紫宸殿里急匆匆地走。

“圣驾已经开始今日的进学了,今天来授课的又是新近上任的吕祭酒。哎哟, 这位吕大人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主儿。梅舍人走快些, 今天迟了半刻钟, 可别让吕祭酒给揪着错处了。”

紫宸殿占地极广,分为除了天子日常起居的正殿,还有东西四座侧殿。

元和帝每日进学的地方, 就在西边延英殿。

从步廊穿过去时,远远地听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从延英殿里传出来,

“……有道是, 百善孝为先。臣今日便继续陪伴陛下, 好好研读这本《孝经》。还望陛下专心进学, 莫要辜负太后娘娘和郗相爷的厚望哪。”

回应吕祭酒的是一片沉默。

殿里没有人接话。

吕祭酒似乎早习惯了,自顾自地往下道,“臣请陛下打开孝经之书,随臣诵读一遍今日的章节,由臣逐字逐句地解释经义。”

随即响起了摇头晃脑的诵读声。

梅望舒沿着步廊走近,耳边听着越来越响亮的《孝经》诵读之声,微微地皱了眉。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儒家经义,治国方略,为何偏偏给年方十二岁的天子学这本。

梅望舒在响亮的诵读声中进了延英殿,往明堂大匾额下方御案处端坐的少年帝王行礼毕,拉开交椅,坐进自己的长桌后。

当朝以右为尊,吕祭酒在朝中的资历年纪都长,座椅安排在御案下首位的右侧,梅望舒的座椅在左侧,两边正对着。

吕祭酒停下诵读,斜瞥了她一眼,“梅舍人今日怎么迟了。少年人贪睡要不得啊。”

梅望舒在对面坦荡荡行了个揖礼,“下官住处太远,路上积雪半尺,马车难以通行,因此才迟了。吕祭酒见谅。”

吕祭酒难得一次揪到她的错处,哪里会这么简单放过她,抚着短髯,斜眼乜着梅望舒随手脱下放在桌边的黑貂皮氅,手里抱着的鎏金手炉,开口冷嘲热讽,

“春秋时,有圣人安贫乐道;战国时,有诸贤安步当车。梅舍人家中豪富,出入车马接送惯了,怎么,遇到京城的下雪天,连步行入宫都不会了?竟然让圣上等候至今”

“梅舍人住得确实太远了。”高处端坐的少年天子突然出声,打断了吕祭酒的话,

“皇宫在城东北,梅舍人住在城西南,路上需得横穿大半个京城过来,步行入宫,人岂不是要冻僵。明日如果还是大雪封路,直接递条子进来告假。”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