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的险些狗带,后来刘彻大赦天下,宣帝才被放出来,但流落民间,直到刘彻死前才良心发现把他找回来,登基也是因为霍光摄政,废刘贺改立他,霍氏专政,还毒杀了宣帝的皇后。
宣帝就先稻光养悔,后又和霍氏争权,终夺回大权,他当政的时候打匈奴平西羌,后来匈奴称臣,他又设西域都护,又扩张国土,还立法行政,打击腐败,加强奖惩考核等等干了一系列实事,再次中兴汉室,可谓是古之贤君了。
凭良心说,宣帝干的比文帝好多了,活脱脱一个低开高走虐主起点流大男主。
那么宣帝干的那么好,为什么他名声不如文帝呢?谢怀璧问的就是这个。
这个问题刁钻在何处?你要问好那吹就是了,你要问坏那贬就是了,但问的是两个都很好可是为什么明明更好的一个大家却说他不如另一个呢?
这就介乎于既要贬也要吹和不能贬也不能吹之间,当然更不能回答说因为世人愚昧优秀的人总是孤独的,这就跑题了。
但是其实道理大家也懂,譬如文帝运气好如锦鲤转世啊,又譬如文帝行儒法道法仁治,而宣帝反对独儒,以霸道王道兼用,不符合古代社会传统价值观自然名声会受损一点等等。那么,这种答案能拿到明面上说吗?
妙啊,文化人开杠就是能杠的这么清丽脱俗,这个时候谢奕瑕就挺庆幸自己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念书的时候都好歹用过点心,不至于在神仙打架做一个瑟瑟发抖的文盲。
像谢怀咎就一下被杠倒了,苦思不出,也只好捏鼻子认了,不耻相问:“吾愚钝,不知何解,有说乎?”
第28章 27
谢怀璧既然敢杠,胸中又怎会没有成竹?他轻描淡写一笑,开口便道:“汉宣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汉文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实政虽设而实心不流,则上以文,下以名,上下相蒙,得聪察之利,亦得聪察之害。实心常流而实政少疏,则上以神,下以实,上下交儆,无综核之名,而有廉察之利。行实政而治具彰,则不徒驭天下以势,立实心而治本固,则不徒操天下以文。二者合之,则雍熙以渐而臻,郅隆不劳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