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士风流、必有深情,又恰好与圣祖对诗“书写情志”的观点相呼应。
虽然是应制诗集,可是它的艺术性、可读性、普及性都惊人的高,甚至其中每一首诗,都是诗人的代表作。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在这一天达到了自身艺术生涯的巅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刚才听大佬讲历史的自觉性,我忽然觉得,这部诗集的出现与其说是偶然或巧合,不如说是当时那种“文学的自觉性”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这些诗经过了精心雕琢,却又浑然天成,就连不识字的人和稚子幼童也能感受到它的美,才能在民间广泛流传,生生不息。
一点浅见,但望能博诸君一笑。
啊啊啊啊啊啊啊这就是我说的文笔啊!
我:这诗写得真好。大佬:八百字小作文分析。
看完分析立刻把家里积灰的《珠玉集》翻了出来,准备每天睡前读两首,陶冶一下审美情操。
补充一下,《珠玉集》是再版次数最多的书,所有印数加起来能绕地球十几圈,不仅在国内卖得好,在海外也很受欢迎,他们特别喜欢把这些诗刺在身上,因为听说元和、太平年间有人喜欢这么干(笑哭.jpg谢谢文学系的大佬,感觉听了一堂气氛轻松但干货满满的讲座,话说大佬在视频网站有号吗,想关注。
确实有个账号,叫“唐雪华讲唐诗”,不过就不要在这里讨论我了,话题已经扯得有点远了,很抱歉,大家继续。
!是我关注过的老师!老师居然也跟我一样刷论坛!
讨论唐老师的去她账号下面留言吧,或者出去另外开楼。我们拉回来继续,话说之前讲到哪里了来着?
历史的自觉性,不对,这个也是展开,再前面是圣祖有没有可能故意隐瞒凌烟阁的事,就为了给我们一个惊喜……
啊对,接着说,既然那个时代的人具有如此强烈的历史自觉性,那么像是凌烟阁这种重要的建筑、又有许多人经手过,却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的记录和痕迹,是很不可思议的。
至于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那就见仁见智了。
不愧是大佬,真严谨,都分析到这个地步了,也不肯随意做结论。
啊啊啊我不管,所以我瞎编的可能就是真相!
但是圣祖会是这么恶趣味的人吗?
这个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她就是!
笑死,楼上别光看正史啊,多看几本大臣们的回忆录(喂,就会发现里面的圣祖跟你想的不一样。
关键是,别人给后人留下这种惊喜,也只能猜测一下他们到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但是圣祖……要是有人告诉我她此刻正在浏览这个帖子,我惊讶完了也会觉得有点道理的。
完了,我好像也被你说服了。
不会吧不会吧,她不会真的在窥屏看我们聊天吧,救命,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左看看/右看看哈哈哈,这个事情不就跟各地的圣祖美食一样,除非你能证明圣祖已经死了,不然一切皆有可能~也是,这些年来各种猜测都有,但也只是猜测而已。
我愿意相信她还在,天兵还在,圣祖就还在,圣门永存!
其实她在不在根本不重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一生要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性的,第二次是社会性的,第三次是历史性的。所以,只要圣祖的故事仍然流传,只要我们还记得,她就一直在。
扯这么半天,结果也是个圣门徒啊(僵尸掀开你的脑壳看了一眼,随即骂骂咧咧离去.GIF确实,比起确定的结果,我也更喜欢这种一切都有可能,每个人可以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就像楼上大佬说的,见仁见智。
别的不敢说,这个“非生非死”的状态,绝对是圣祖有意营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