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这要是别人的话,我会说你想多了,但这可是圣祖啊!
还有天兵(扶额历史系学子一枚,其实我们相关专业的人都有一种特别明显的感觉,天元历之前和之后的历史,是断代的。
这种断代不是记录上的,而是思想上的。就是你能明显地感觉到,从圣祖时代开始,留下各种记录的人,好像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以后会有无数人来研究它们一样,记录得特别细致全面。我的导师称之为“历史的自觉性”。
啊啊啊啊啊就是这个!我看历史书的时候也经常有这种感觉,但嘴笨说不好,看到楼上一下子恍然大悟了,就是历史的自觉性!
谢谢你,我的互联网嘴替。
感谢楼上大佬带来的启迪!我们文学系其实也有类似的说法,甚至可以说,在文学方面,这种“自觉性”会体现得更明显。比如唐以前、甚至唐前期的书就那么点,圣祖时期就很明显是在搜集编纂各种诗集、文集了。
好好好,楼上成功勾起了我被大唐背诵天团支配的恐惧。
……你可以选择不说出来的(笑容渐渐消失.jpg来啊,互相伤害啊!(浑身挂满刀子.jpg要说在文学方面的自觉性,我觉得最明显的应该是《珠玉集》吧?至今仍然是家长给孩子购买启蒙读物、睡前读物的首选。
受害人默默举手Orz+1+身份证号其实这个事情分析起来很有意思的。众所周知,圣祖皇帝不喜欢宴饮,更不喜欢让大臣写颂圣诗、应制诗,原因薛涛在她选编唐诗的《浣花集》里面提到过,因为圣祖认为诗文都是用来书写情志的,只有发于本心才能写出好作品,而应制诗空有词采、没有感情,不如不作。
哈哈哈,这题我会!这也是柳宗元被公认最得圣祖偏爱的原因。
???谁公认的?
笑死,这么破防,是谁的粉丝呢,真的好难猜啊~抱走白居易,不约。
但凡你别那么快冒头我也就信了……
好久不见,文学粉撕咖位怎么还是这些陈词滥调啊?皇室都开始搞选秀了,拜托你们也与时俱进一下吧~别引战,想掐架的人可以出去另外开帖子掰头,谢谢,这楼请专注主题。
楼主:呃,我们这楼的主题是啥来着?
当然是圣祖!
是的是的,刚刚大佬说到哪儿了?请继续。
给大佬上冰阔落.jpg给大佬搬椅子.jpg给大佬捏肩.jpg刚刚讲到圣祖不喜欢应制诗,但《珠玉集》偏偏就是一本最标准的应制诗集。
在圣祖刚登基的那一年,她二十岁的生日宴上,满朝君臣在曲江池聚会。也许是那天的春光太明媚,也许是那天的酒能醉人,也许是那天的圣祖正处在一生中最灿烂、最得意的阶段,总之,某种我们至今不得而知的原因,让她突然生出兴致,让大家即席赋诗。
但她没有让他们夸耀自己的功绩,也没有让大家称赞新朝的太平,而是让诗人们去写自己的日常所见的事物,日月星辰、风花雪雨、云雾霜露、春夏秋冬、琴棋书画、诗酒茶花……每人一题,诗体是当时刚刚流行起来的一至七字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宝塔诗。
不得不说这个题目真的很妙,写景、写物,刚好避开了应制诗可能会有的空泛,反而大概是因为新朝初立,所有人眼中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所以写出来的诗作也都有一种近似于盛唐山水诗、但又更加昂扬向上的美感。
由我们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当然称不上是极盛,甚至可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呢。但即使是今天的我们,翻开这本诗集,还是会有一种光华璀璨、满纸风流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追忆、怀念那个最初也最好的时代。
也许有这种感觉的也不只是我们,这本诗集的名字《珠玉集》,本就来自当日圣祖对这些诗作的评价:琳琅满目、珠玉在侧。
这两个词语都出自《世说新语·容止》,记录的是魏晋名士的言行举止,传神写照、玄远高雅,这种精神也在这本诗集中一脉相承。最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