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车厘子居然替德宗说了一句好话,“不过我们其实也不应该太苛责德宗”
天兵的态度突然这么友善,包括当事人唐德宗在内,都没有感觉到安慰,反而警惕之心大起,总觉得她之后要说的话会更加不妙。
然后他们的预感就应验了。
“毕竟中晚唐‘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豪华套餐,唐德宗可是亲身经历了前三次。”
“咚”的一声巨响,是李世民尝试站起身未果,只能用力捶了一下桌面。
虽然人已经死了,但在这个房间里,他们还是有感觉的。李世民此刻却完全感受不到疼痛,咬着牙问,“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又低下头去。
李世民冷笑,“你们不说,自有天兵替你们说。”
天兵果然也没有客气,“第一次,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仓皇出逃,当时才十三四岁的唐德宗李括自然也在逃命的队伍之中。”
“第二次,经过七年的艰难奋斗,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回头才发现吐蕃已经占据了陇右、河西大片土地,兵锋直指长安。代宗弃城而走,身为皇太子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德宗自然也随行在侧。”
“不过第三次,他就是主角了。”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可是叛军降将却又成了割据藩镇。他们手里有兵有粮有钱,干脆联合起来举兵反唐。本来人心向唐,平叛的事挺顺利的,结果,泾原军在前往河南救援时,途经长安,正好遭遇大雨,士卒饥寒交迫,艰难行军,只盼着到了京师之后皇帝会有犒赏。”
“毕竟自从均田制和府兵制崩溃之后,大唐的士兵就只能靠花钱招募了。大家参军就是为了一口饭吃,没有犒赏,谁肯出力?且不论对错,但在当时,这是常态。”
“但唐德宗在想什么呢?他听了大臣的劝说,觉得现在发了犒赏,等打胜仗回来,岂不是还要犒赏一回?不如省一省,等他们打赢了再犒赏。”
“于是泾原军到了长安,却发现只能吃糠咽菜,说好的犒赏不见踪影,顿时群情激愤,被人一鼓动,就张旗击鼓冲入了长安城。”
“其实直到这时,如果德宗打开府库,取出金银布帛犒赏,也能平息祸乱。但是德宗哪敢啊?他一听说大军进城,立刻带着全家逃到了奉天,身边护驾的甚至只有宦官。”
“泾原军得知消息,顿时就慌了。我们就想进城要点钱,没想谋反啊?可是现在皇帝跑了,不是谋反也是谋反了,那干脆反他丫的!”
“这三陷三逃,也算是耗尽了德宗的心气,十五个月后他回到长安,从此再也不提什么平乱、削藩、收复失地了,只一心捞钱,顺便大力推动科举,文教兴盛的遮羞布一盖,竟也显出了几分太平气象。”
“先停一下。”李世民见这一段说完了,连忙道。
刘禹锡按下暂停。
李世民抬手按着额头,气得三尸神暴跳,一时却反而没什么话好说了。
他知道战后的情况肯定很糟糕,但没想到会糟糕成这样,朝廷简直是从上到下,从皇帝到军队都烂透了。这样一个国家,又怎么能抵御风险,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摇摇欲坠了。
“国都六陷,天子九逃”又有什么奇怪?
之前李世民还想过,德宗只要不是真的尊崇宦官,只是性情软弱的话问题不大,现在他要收回前言,性情软弱在关键时刻是会要命的!
李世民无话可说,武则天有啊,“李唐子孙,也算是让吾开了眼界了。”
事实摆在眼前,四帝没什么可辩解的,只能怒视德宗。
虽然他们自己干得也不怎么样,可是听到德宗这样的表现,还是恨铁不成钢:也不看看都什么时候了,这犒军的钱是能省的吗?
德宗很委屈,跟泾原兵变的时候一样委屈。大唐积弊已久、国库空虚,他想省点钱有什么错?但这话说出来,等于是当面骂他的父亲和祖父,所以他也只能接下这口黑锅。
只是心里并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