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养了男宠是吧- -这你就不懂了,这叫“她在所有人身上寻找他的影子,可是心里却很清楚,每一个都不是他”。
好家伙,这CP算是让你们给磕明白了。
李世民看向武则天的眼神很复杂。
武则天自己的眼神也很复杂,这后世之人,可真是……
没错,他们也隐隐猜到,天兵应该是后世之人了。不过这并不会降低他们对天兵的评价,正如武则天所说,有那样的能力和手段,又与仙人何异?
甚至因为天兵居然也不过是凡人,反而让李世民和武则天这样的皇帝,生出了无限的雄心原来普通人也可以做到这样。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天兵也太……肆无忌惮、胡言乱语,没个正经。
冲击太大,以至于连对雁来的羡慕都淡了几分。那位陛下竟能让这样不稳定的人为己所用,恐怕也不容易。
还是接着看视频吧。
接下来就是迎佛骨祈福治病没用的部分了。
肃宗李亨的脸色不太好看,武则天倒是很淡然。她当时就知道恐怕没用,可是人都有贪生之念,到了那样的境地,自然是能试的法子都要试一试的。
倒是韩愈的《谏迎佛骨表》更值得注意。
武则天点评道,“文章称诵千古,这样的人才,那宪宗却不思留用,当真糊涂。”
别人说这话也就罢了,武则天说,刘禹锡是真的忍不了,“据我所知,当年骆宾王便是因为身为侍御史,上书言事,触怒天后,被系狱中,才写出了那首《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官场险巇、更胜秋风!”
所以你就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武则天微微一愣,她还真不记得这事。在她的一生中,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既然忘了,自然也没有臣子会提醒她。
只是刘禹锡这般直言不讳,让她有些下不来台。
罢了,那韩愈想必也与他差不多,这样无礼的臣子,还是留给那位陛下受用吧。
相较而言,李世民的关注重点倒是有些偏,“佛风盛行,当真有那许多祸患?”
李世民自己的向佛之心,不能说没有,但实在不多。
毕竟是能干得出让玄奘法师去翻译《道德经》这种事的人,不管是对道家还是佛家,都很难有虔诚可言。
只是东汉以后,佛教在中原盛行,历代皇室多有信奉和倚仗之处,大唐继承北朝法统,也就将奉佛的风气也一并继承了过来,从未想过有什么隐患。
刘禹锡叹气,“太宗陛下是没有见过士庶对奉佛的痴迷与癫狂之态,废业破产、烧顶灼臂,都属寻常。”
他因为有灵澈上人这个老师,所以对佛教很亲近,但每每看到那样的场面,也不免忧心。
“那的确有些过了。”李世民思量道,“只是朕读佛经,见其中颇多导人向善之处,若一概禁绝,只怕也不妥。”
刘禹锡摇头,“禁绝不过是让他们从明转暗罢了,信奉的人冒了风险,只会更虔诚、更痴狂。至于导人向善,我家陛下有一句话,倒可以答复太宗皇帝佛教导人向善,那要官府何用?”
李世民发现了,那位陛下似乎很喜欢这样的理念,之前的和亲也是,公主承担社稷安危,要皇帝何用?
不过这么一类比,他倒是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在那位陛下看来,责任也意味着权力。如果皇帝和官府认为,导人向善是寺庙道观的职责,那么相应的,也等于是将一部分权力让渡了出去。
涉及到“权力”二字,不光是是李世民,其他人也都迅速清醒了过来。
尤其是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奉佛不可谓不诚心,但与其说她是笃信佛教,不如说是认为佛教能够更好地巩固自身的权柄。如果佛教反而侵占了她手中的权力,自然不信也罢。
自从刘禹锡说出安史之乱,肃、代、德三帝承受着两位老祖宗的锐利眼刀,一直都颇为安静老实,只盼着这视频赶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