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谈的时候,跟天兵那边达成一个默契。免得这边都弄好了,天兵却不同意。
第二是关于今后成德的权责划分问题。
哪些事情是王知感这个成德节度使能管的?哪些事情又是天兵划了线,他们绝对不能碰的?
弄明白了这些,才能减少今后双方可能会出现的摩擦,也能让大家把心放回肚子里,不必整天提心吊胆,怕天兵随时会翻脸。
第三才是税收的事。
主要是看能不能给涨一点,半成的税实在太低,至少总要收入能够敷出,不然这成德节度使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外,虽然目前尚未谈到,但是以后官府肯定是不能随便征发徭役的了,可事情总得有人来干,这方面也需要商量出一个章程来。
然后就是天兵那份清单中的其他内容。
显然,王廷凑在大家议论其他条款时,就已经考虑过了这些,商议时也是有条不紊,一一给出应对之策,倒是让不少人心下叹服。
本来之前还有人不解王廷凑为何要杀掉王承宗,因为当时他本就已经打算要求和,但现在想想,若是王承宗还活着,恐怕未必能设想得如此周全,最重要的是肯定没那么干脆。
说到底,成德是王家的,钱粮军队也是王家的,王承宗肯定不舍得,而王廷凑虽然姓王,却跟他们一样都是外人。……
只从吕粮吏带回来的这份清单,就能看出王廷凑跟王承宗的行事完全不同了。
条理清晰、谋定后动。
有如此才能,难怪会被王武俊收为义子但也就止步于义子了,出身所限,他在王家的体系里已经走到了极限。倒是弑主之后,反而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就是世袭罔替、结构僵化的弊病。
但藩镇不是朝廷,军队是他们跟朝廷对抗的底气,没法重文轻武,自然也就很难避免一次又一次的弑主、反叛、取而代之。
既然王廷凑是个能交流的人,玩家也愿意给他这个面子,一起磋商这些问题。
于是一天之后,两方人马又一次在真定城外碰面了。
土台还是那个土台,甚至连双方的人员配置都差不多,只是河对面没有重兵陈列,更不会有一个王承宗纵马驰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