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一条生路。留着做后备。”易笛风叹口气。
原来,今早王舒萍居然用手机将与易笛风早上的对话拍录下来,放到了杜枫林的网站上,成为所谓的“独家”。一时点击访问人数激增,几乎令网站瘫痪。
奇就奇在,居然有不少人在网上留言。如:
“早前看火灾新闻时就觉易小姐是个有魄力的人,不仅不需人照顾,尚可救助他人。现时见到她于短片中的言行,证实到她确是个有智慧又豁达的人,能一笑置之。”
“是,我们认为如此有担当的女子足够资格与杜署长并肩前行。”
“同意,说不定本市的未来就落在杜枫林肩上,只有独立坚强的女子方能一同担当。”
不好的言辞亦十分精彩:
“真的要老牛吃嫩草吗?杜李易三家的后辈不知要如何称呼他们?杜家的外甥叫‘十三姨’舅妈还是姨婆?”
“肯定按就近原则,叫舅妈。比较困惑的应是他们的小孩与李家人如何招呼,对‘十三姨’的同辈应呼叔叔阿姨伯伯之类的,但如此就与父亲同辈了。若跟父亲称呼,那又得对母亲的侄子都称叔叔。十分滑稽。”
“那过年时就称叔叔伯伯兜红包,兜到后就呼哥哥姐姐。如此不吃亏了。”
两组人马居然在留言板上闹得欢。
有人说:“十三姨强势镇定,杜署长可能要日日逆来顺受。”
有人不同意:“易小姐在不知偷拍的情况下,对员工态度言语温和,连对无礼的小报亦无不屑言辞,并非跋扈趾高气昂之人。”
“说得极是,她的声音亦是十分之平和温暖又开朗,并非那种高亢又或娇滴滴的千金小姐的声音。”
所幸的是,正面的评价占上风。更有不少留言强烈要求上传易笛风与杜枫林俩人互动的短片,并指明要是“偷拍”的。令杜林林和王舒萍两个阴谋家笑逐颜开。确有跃跃欲试的样子,心想,果然八卦是会上瘾的。
不过,待易笛风知道后,啼笑皆非,赶王舒萍收拾包袱与梁高飞齐赴内地。
王舒萍喊冤:“无功劳亦有苦劳。”
岚姨说:“若不念你苦劳,你以为你尚可以站在这里大呼小叫?”
梁高飞安慰她:“到内地山高皇帝远,成日吃香喝辣,更加快活。”
王舒萍哭丧着脸:“穷乡僻镇,不喝西北风就万幸。我们可否借住李伯母家?那边住宿不好。”
易笛风板着脸:“不行,若你们住进去,我父母定会像伺候老爷般忙得团团转。我回家都须做家务,哪有让你们享受的道理?”
“我们会洗碗、拖地。”
“我父母才不会让你们动手。住酒店去,不然自己搭棚子住。”
岚姨说:“若你上次跟小姐回去,今次就可大摇大摆扮熟客上门了,果然是现世报。”
王舒萍垮着一张脸:“真是失算。”
港人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其他人远不能比的,媒体同仁因资讯自由,更是表现出色。
金融管理局的局长,港人通常称金管局总裁,马兆堂被比蚂蚁更努力的媒体拍到与本市大律师姚慧珊女士同游日本泡温泉。一时全港哗然。
马兆堂与其妻育有一儿一女,平日风评不算差,未曾料到竟会爆出如此丑闻。
媒体焦点转移,易笛风松口气前往公司。易氏近期较多新药上市,销售成绩都可人。
李劲取笑她:“傻人有傻福,竟然有人解救。”
易笛风瞪他:“我是否应当幸灾乐祸有人霉运比我更差?”
“未尝不可。老马再无可能在政坛翻身。”
“若内地有如此有力的媒体效应,估计九成的官员都可被赶落台。”
“真有如此恐怖?”
“比这更恐怖的是某些油水多的部门的官员十成十都不清白。”
果然,到下午,已由日本赶回的马兆堂向媒体表示,已将辞呈递交财政司司长,即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