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易笛风即时醒神,问:“你就是今晚易居的访客?”

苏院长与易智几乎同时点头。电光石火间,易笛风神志清明:“易家的医院都是你在管理?”

易浩赞许地点点头:“并非全部。我只管亚洲区域。他们怕一起来阵势过大,惊吓你,所以遣我打头阵。”

易笛风笑问:“他们何时到?”

“明日下午到本市。”

“还是岚姨有先见之明,把房间都准备好了。若你与苏院长已叙完旧,就与我一起回去吧。”

苏院长笑:“易小姐心急了。”

易浩笑:“不过,这次要多一个人了,易雪姑姑说今年把易沙带来与大家认识,明年把担子卸给她。估计这些辈份你也搞不清楚,大致上名字是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云雾霜雪之类的,就是你母亲那一辈;有三点水的,就是你的平辈,例如我,你就叫我阿浩哥吧。”

易笛风笑着答应:“似乎挺有意思。易家的名字果然刁专。”

“我们下面的一辈开始就不再统一起名字了。”

“几百年了,就算中文再丰富,估计能系统用上的也词穷了,何况还是单名。”

“说得是,年轻一代的多是三个字。像明天来的有易知慧和易英恩。”

“咦,都有‘心’字呢?”

“这倒无规定,不过也有是兄弟姐妹间相约起的。现时族人数量已不比以往,结婚育儿都一拖再拖,人人都不曾产报国,加上内地只能生一胎。”

“下一句就该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易浩笑了:“正是。”

易浩提着仅有的一个背囊坐上易笛风的跑车。他笑:“你们都喜欢这个牌子的跑车。”

易笛风诉苦:“山上的路歪歪扭扭,我是以脚踏车的速度上下山的,我是宁愿坐车。无奈自己未至于七老八十,不能学那些老爷富商、贵太太,让人二十四小时随时恭候着载进载出。那对我来说,比开跑车更招摇。

易浩朗朗大笑:“没错。”

易笛风倒是暗赞易浩,他打理着易家全亚洲的医院,却背着如此简单行囊踏遍需要他的土地。他应该三十多不到四十岁,但可能因为常年在外奔波,略有风霜感。穿着随意舒适的牛仔裤、白球鞋,有说不出的潇洒。一点也不像她印象中肚腩大大、红光满面得要流油的医院负责人。

待易笛风得知易浩他们还管理所负责区域的儿童医疗基金会及属于基金会的儿童福利院就更赞赏了。

易浩说:“易知慧现时负责非洲区才是最辛苦的。大家都说她有你母亲当年的气势风范,常年在非洲各国出入,常常逼着易家的医疗队出入各国义诊。”

易笛风叹气:“只有我是坐冷气房吃闲饭。”

“什么话。我们这次来就是向你伸手讨钱讨物呢。成批成批的药所值不菲,尤其是非洲那边,抗艾滋病药需求量惊人。易家在那么只有医院没有厂。还有衣物,样样都靠你支持。别以为你以前不知就可以赖账了。”

“这样啊,那倒要斟酌了。”易笛风翘起下巴,“单是四个大洲的是福利院支出就要命了,你们平时都很头痛吧?”

“还好,每到走投无路时就回易家搜仓库,所以易霜姑姑说这个才是败家根源,易家产业众多、数代汲汲经营却无法富可敌国的败家之本。”

“但听说许多人受易家恩惠。”

“不能说是恩惠。我们的祖先从很早,就提着药箱走村窜乡为人看病,对穷困人家还倒贴药材。到名为‘易为’的一位女先人时,她开了‘易经’医馆,不只救死扶伤,还收留战乱的孤儿,养育他们,教他们读书写字,学有一技之长,或行医,或应考,或经商又或做伙计。这就是我们医院和儿童福利院的前身。 我们把这看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当作是家族事业继承下来,延承下去。”

易笛风有些惭愧:“是。只有诚心助人不求回报才能延续几百年。”

易浩安慰道:“当然,帮助到人,确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