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而徐直上任后,尽管改变不了天灾,但他苦思勤干:亲下田地与民同耕,开创能够抗旱保墒的垄作法;另修葺城墙,又重新整理户簿,还干戈与玉帛并施,使得不少走投无路方占据山头的匪寇归顺为良民。

他在穷山恶水之地,做出了令人咋舌的斐然政绩,让云州百姓爱戴他如亲父。

若非他这二十年来的治理,今日的云州不知要变成怎样的人间炼狱。

林蕴霏重新正视徐直,对方今年已近古稀之年,身量消减得恍若只剩下一把骨头。

此时他眼下缀着一团浓重的青紫色,想来这段时日为天灾操劳过甚,形容愈发支离。

“徐大人。”林蕴霏回以恭敬的欠身礼,之后在林彦左手边的椅子坐下。

“诸位也都知晓了此次的情况,赈灾粮的丢失是我护送不力,为将功补过,我愿意领州兵前去剿匪,将粮食夺回。”林彦看向徐直,目光坚定。

徐直道:“殿下有此决心,我本无道理阻拦。但这群刁匪盘踞在却步山已有五年,期间我曾数次派兵前去清剿,却都铩羽而归。”

“这是为何?”林蕴霏问道,“按说云州有数千民地方军,竟不敌他们吗?”

“殿下一语问到了关窍处,”徐直叹了口气,才续上话,“那几位山匪头子原是行伍出身,在不同的县衙内任职,因五年前我想替州署与县衙缩减开支,他们于是丢了差事。”

“这几人心中气不过,觉着受了官府的欺诈,又不肯老老实实地耕地过活,便相约直上山头,辟出一个匪寨来,专门与官府作对,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久而久之,又有一些妄图不劳而获的青壮年加入他们,队伍愈发庞大。”

林彦听后道:“我说他们瞧着身手不错,原来皆是练家子。”

“说起来,也是我一手造成的孽缘呐。”

徐直咬字很重,眉宇间拧出几道极深的褶,“云州在册的护卫军虽有千人,但平素皆四散回去耕种,并无保持操练,眼下真正能着甲胄持起兵器的怕是不到八百人。”

“且云州附近的山匪不只一处,如若倾尽所有兵力,城内的防守便会出现空缺,彼时那些作乱者一哄而上意图攻城,后果则不堪设想。”

“按照太守的成算,云州究竟能给我多少士兵?”林彦直截了当地问。

“至多三百人,”徐直应声道,“而却步山的山匪亦有三百多人。”

“单看兵力,倒能算得上是势均力敌,但这几日州署内的粮所剩无多,腹中空空的州兵如何能与终日饱食的山匪相抗?何况,却步山地势险峻、丛林密布,易守难攻,我们不如山匪了解那儿,想要攻上去谈何容易。”

林彦听完他的话后,摆了摆手:“此情此景,太守不该光长他人志气,而灭了自己威风。这些山匪多行不义之事,天命定不会站在他们那边。你说是吧,国师?”

被莫名叫到姓名的谢呈看向林彦,点头道:“殿下说得不无道理。殿下亲率护卫军这支义师为民出征,自是会得到天道的庇护。”

“徐大人,您瞧,国师也站在我这边。”

“这几日我会先派人去却步山探查地形,再确定下攻打的战术,以便一击即中。稍后还请太守大人不吝将过往几次与山匪交手的经验传授于我。”林彦不由分说地将计策定下,话间端的是进退有度的谦逊求知。

徐直听罢林彦这番少年意气的话,又看了下老神在在的谢呈,眼中深重的顾虑未退,却也没有反驳:“那便辛苦殿下领兵剿匪了。”

“定不负徐大人的信任。”林彦信誓旦旦道。

他旋即说:“徐大人现在不妨对嘉和与国师讲讲您请他们过来的意图吧。”

林蕴霏闻言有些惊异,原以为自己只是被叫来旁听的,没想到真还有她的事。

坐直了身子,她的目光与对面的谢呈很快地交汇,又不动声色地错开。

徐直看向他们二人,起身说:“嘉和公主……国师,我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