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尚的声音消失,而那行字却在画面上久久未散。
独自坐在龙椅下的萧临渊仍是那个姿势,没有变过,从始至终也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只是如今再看啊,众人才深觉那个身影竟带着深深的无人难懂的孤寂,也是一个帝王的寂寥。
柳尚传世阁二十八功臣第十四席,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第十四神官位,居北方玄武壁宿星,实至名归
古古语气严肃又认真,而此时,柳尚的心情还从先前的视频剧情中有些未回过味来。
纵使现在古古说他入了传世阁,也未能使他开怀多少。
如果换作之前,他必是得意又高兴,然现在,不知为何他竟喉间溢出一声叹。
他此时心里只想到一个人萧临渊。
文圣元鸿临终前对他的嘱托为何是这样,只能是因为在那段未来里,神昭大帝萧临渊得人心、得臣心。
为臣者,大多只操心上位之人行事正不正、有无差错,论起真正关心那个人如何的其实少之又少,可显然,那段历史中的元鸿和柳尚并不止是这样。
那萧临渊他的一生又是经历了什么,才叫元鸿会对他有如此嘱托
柳尚心下疑虑丛生,但古古的话题已经转至另一个人,这叫他不得不收起内心的思绪,专心致志听起他后面的解说。
第 76 章 文圣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文圣的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一。历史中,可称文圣者,寥寥可数。
但能被人称为文圣之人,一定是有着非凡成就。
说完神昭大帝的第一任老师柳尚,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说他的第三位老师元鸿。
他也是唯一一个被神昭大帝亲封文圣的男人,看他又有着怎样的伟大事迹
正式开始之前,古古抓紧时间喝口水润润嗓子,又看了看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已经开播一个小时,今天再讲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结束了。
因此他没有耽搁,整理了一下语言就开始。
底下聆听的众人严阵以待,认真的不能再认真。
他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元鸿能被称为文圣,拥有这个文人毕生追求的最高称号。
文圣元鸿,生于庆安一十九年,出身自徐州的一个旧世家贵族,世代书香门第,祖上曾出过三任公卿,才子能人无数。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家中读书有天赋的只出了他这么一个好苗子,其他人的才干就很一般。
光幕外,徐州元家的族长和族老几人纷纷垂头叹气,可不是吗,对这一点他们亦是多有遗憾。
可惜就算是元鸿,一想到他当年做出的事,他们更想叹气了。
愁,实在是愁啊。
古古就好像知道他们心底为什么愁一样,开始笑的别有深意。
元鸿大抵明白自己的那些陈年往事是瞒不住了,无奈一笑。
罢了,惹人笑话就笑话罢,反正笑笑也就过去了,并非什么不可公之于众之事,顺其自然吧。
但元鸿这个好苗子的形容,可不同于柳尚这种人们印象里的天才。相反,他小时候其实在读书这方面的天赋也就平平。
但他小时候也是有过一鸣惊人的时候的,是因为什么事呢
古古嘿嘿笑的可乐极了,津津有味的乐道别看历史上记载的元鸿是个慈祥又和蔼的老人家,但他小时候那可是能干出火烧老师胡子的熊孩子
包括他青年时外出云游时,路见不平,拔剑狂追歹徒百里也要将其绳之以法的事可没少干整个一热血青年。
一番话落,好几人呆立当场。
景德帝半卧着躺在内监搬来的软榻上,像笑又不像是笑,眼神阴鸷,“孤竟不知,元老先生年轻时竟有如此风采”
他眼底的冰冷是对萧临渊的不满,还有对光幕上古古的气愤。
因此,此刻的心情很不好,只要是支持萧临渊的那就是跟他作对。
所以听见古古夸元鸿,就开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