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山抄经,是之前,还是之后……”
“之后……”
是了,原是如此……
只以为因着义气二字,怜她凄苦……怎么就没想到,不是怜她苦,是怕她死……
他其实……早就明言,“……若是,你为饥寒所伤,枉了性命,若是,你为恐惧所迫,失了心智,那于他,又是何业……”
想起掰她的那只手,心里不觉一丝苦笑……
解了他大哥的业,又留下了红玉,他这两全之中,原是……没有她……没有那裸-身……不堪的她……
“小姐……一个娘的亲兄弟,能差多少……如今,虽是面上一团和气,谁知这底里又是如何?单是他非留下红玉,就不知存了什么心,咱们还是远着些好,你说是不是,小姐?”
“……嗯。”
荷叶擦了擦泪,起身斟了茶递给静香,“小姐,你回回神,一会儿莲心就回来了。”
“嗯。”
抿了一口热茶,烫入心肺,才似将人略略暖了回来……
转身,依旧伏了案……
笔尖积了墨,手一颤,一瓣落花,竟被点得血红……
她呆呆地看着这精心许久的画……只这一处笔败,便都毁了……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家里有事,没办法码字。拖了这么些天,实在对不起大家,请罪请罪!某鹊的错,不关静儿和二爷的事哦,表嫌弃他俩o(╯□╰)o
另:此章中有一点,亲们可能都理解,不过我还是特别说明一下:静香和荷叶儿是不知道老大已经睡了红玉的,所以二爷的苦衷。。。只能是他自己受着了。。。
☆、第二十二章 咫尺之恨
大丧之后,小爷承桓的九岁生辰真算是易府一桩难得的喜事。早早的,府里上下便有了喜气,哭丧了一秋一冬的人们终是敢在脸上明白地挂些笑,偶或高声玩闹几句,也不再是犯忌的事。
其实,人们如此也不过是借个名儿舒舒闷气,都知道易家老爷易伯瀚在世时就早有规矩:不与小辈庆生。其一自是因着老太爷战死沙场,老太太一人苦撑不易,遂一切以老太太为尊为重,举家只在老人家寿辰这天,方才设宴摆戏,庆贺一番;其二也是不想在这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浑浊官场中应下铺张享乐之名,以免授人以柄,招风惹事。遂非但不给承轩兄弟庆生,便是自己与夫人到这一天也只是吃碗寿面便了。
而自离京之后,虽则已是一介平民,且老太太卸去政事烦扰,全心唯以三个孙儿为重,又为着他们早早没了爹娘,更是百般疼爱,少有驳逆,却于这件事上依旧延续了易伯瀚的遗训,一来是缅记爱子,二来也是于孙儿们立下不能违训的规矩。遂每至生辰,只在午饭时共食寿面,晚饭倒略略放宽,许他们自己在房中多添几道菜。
因此上,承泽才敢动心思将承桓的生辰晚宴摆在了芳洲苑,想着每日兄弟二人也是一处吃,这日不过是应个名而已,既不多折腾什么玩意儿,也不多破费违例,老太太那里甚至都不需特意回什么,万一有人嚼舌根惹得老人家问起怎么还请了嫂嫂来,自有九岁生辰大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说道,且兄弟同在,便是玩儿得晚些,也不至犯忌,不至逾礼,实在是千妥万妥。
可他却万没想到,长孙承轩的夭逝让老人家一夜之间彻白了头,大恸之余也似想通了,再也不想顾前顾后、忌此忌彼,只凭着这不剩多少的残年,好好疼爱孙儿,且又都是老易家一脉根苗、知书识理的好孩子,便是宠溺些,又能歪长到哪里?遂提前招了蓝月儿到延寿斋,说要亲自做东给承桓庆生,甚或还说丧期虽不宜请外客,倒是可将蓝家就近的一个远房亲请来。
这于蓝月儿简直就是进门十年来破天荒的头一遭儿,自是喜难自禁,伺候在老太太跟前儿,起早贪晚,千依百顺,又把一桌家宴商量了个仔仔细细、来来回回。承泽看在眼中,心里急得像着了火。没有这个由头倒也罢了,有了这由头,有了这盼,又忽地给夺了去,那一别之后生疏不得见的闷、屈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