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2 / 3)

,我们往后再私下印些,给亲近之人送去便是了。孩儿们正好也可人手一册,好生练字。”

雕版印刷迟早会取代抄写,他还记得九娘提过的活字印刷呢――日后说不得崔家还能建起后世那般的“图书馆”来。当然,这日后到底是多少年之后,还须得再仔细权衡一番。平心而论,他并不认为世家便是高人一等,却也不愿博陵崔氏迅速没落。因为“图书馆”若当真建起来,寒门说不得便要彻底崛起了。毕竟,天下还是寒士更多些。世族不过是占了家学渊源以及进学早、书卷众多的便宜罢了。所以,还是得让博陵崔氏准备妥当,才能推行此事。

回到崔府,郑夫人也并未询问府试之事,只让王玫照料他好好歇息。真定长公主则遣人送来了两篓子荔枝,特地命人说将一篓子分给点睛堂。鲜荔枝一向十分难得,且八月中旬送抵长安的荔枝想必也是最晚熟的一批了,王玫这才觉出些许考生的优待来。不过,虽说是真定长公主的好意,但也不能就这么领回去。王玫拨出大半篓孝敬了阿翁阿家,这才命侍婢们洗净荔枝,让崔渊、崔简、王?G都尝一尝鲜。

崔渊只尝了两颗,便笑看王玫剥着荔枝。荔枝雪白柔嫩的肉质,与她纤纤十指相映,仿佛也多了些许诱人的意味。崔简、王?G一边自己剥着吃,一边享受母亲(姑姑)亲手剥的荔枝,都高兴极了。

“你们若是这般喜欢荔枝,不如明年外放便到建州(福建)、广州去罢。”崔渊忽然道。

王玫本以为他方才提起突厥、薛延陀、回纥,便是想去西北,闻言不由得道:“你想去何处,我们便跟着去就是。不过是区区一样鲜果而已,哪里值得如此。”

崔渊望着她,就着她的手指又吃了一颗荔枝,笑而不语。

第二日试策论,崔渊依然提早交了卷。五道时务策,他只思索片刻,便文思如泉涌,潇潇洒洒地一挥而就。且因他临摹《兰亭序》的缘故,虽用楷书答卷,其中却也多了些自然圆融之意,一眼看上去更是赏心悦目之极。当场便阅了他的卷子的雍州功曹一目十行地看过去,击案叫绝。

他朝着功曹行了一礼,也不管后头正在冥思苦想的众士子心里做何感想,便施施然出了府衙。府衙外头戍卫的军士都已经认得他了,毕竟在府试中提前两个时辰交卷者可并不多见。昨日考读史便交得早了,今天考的是更为重要的时务策,居然还交得更早。恐怕,这也是本朝雍州自开府试以来,最与众不同的一人。

崔渊坐上自家的牛车,便对王玫道:“去宣平坊罢。”

王玫颔首,丹娘便吩咐了车夫几句。于是,牛车一路缓行向南。

崔简捧着自家阿爷昨夜挑出来的几卷摹本,看得爱不释手。不过,他知道这是送给王家外祖父的礼物,再如何不舍得,也只能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王玫见状,不由得笑道:“阿实都这般喜欢,想必我阿爷只有更喜欢的。”

果然,王奇得了这份礼物后,险些连自己拿出去的那些名家真迹都不想取回来了。一直拉着崔渊,让他说一说这些时日临摹的心得。李氏也不管他,只与女儿、儿媳说话。道了些家常之后,见天色已晚,她便催着女儿女婿赶紧回崔家,别耽误了中秋团圆夜宴。

一家三口到得家中时,时候尚早。不过,小郑氏早便奉郑夫人之命,在后园湖泊中央的楼台之上设下了中秋宴。一众仆婢忙忙碌碌转个不停,小郑氏、清平郡主也不得歇息,只让崔蕙娘、崔英娘跟着李十三娘,陪郑夫人、真定长公主解闷说话。

崔渊、王玫、崔简去内堂拜见了两位长辈,便回点睛堂洗浴收拾了一番。待他们一切妥当,夜幕也已经降临,中秋小宴即将开始。

设宴的楼台屋檐四角上挂着灯笼,里头则立着枝型烛台,远远看去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灯光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而动,间或传来鱼儿出水跳跃、翻转之声,更增添了几分趣味。崔家众人沿着湖中浮廊桥行至楼台上,按长幼次序坐了下来。不多时,崔敦、崔敛、崔澄、崔澹、崔滔也匆匆赶了回来。于是,阔别将近两个月的一家人,总算又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