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 / 3)

不多时,崔渊果然无视了张五郎等人意味不明的目光,泰然自若地交了考卷出了府衙。见到府衙前等候的仆从,他便也来到那家食肆。

看他踏进来,便有人唤起了他的名字。他并不理会,也不管一众人等再次压低声音私下争吵起来,只翩然去了雅间里。王玫早便让食肆备好了他喜欢的一些吃食,推过去让他略微用了些。

“你不是要去东市么?可需我陪你去一趟?”因出来得早,崔渊便问道。

王玫看着眼前这个一点也不像考生的家伙,抿唇笑道:“早便已经去过了。你怎么连这些小事都记着?府试尚未结束呢。”

“一场府试,也不过如此而已。”崔渊回道,“阿实、二郎可想去什么地方走一走?”

崔简、王?G均乖乖地摇首。他们早已经知道“府试”对于进士而言是一场极为重要的考试,心里比崔渊还紧张几分。哪里愿意因自己贪玩的缘故,浪费了他宝贵的时间?

崔渊便只能道:“那我们便家去罢。明日我再早些交卷,也好一起四处走一走。”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秋之夜

府试的头一日考的是读史,自《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分别选了五段,仔细解读而后论述之。在家去的牛车上,崔渊将那几段说来,崔简、王?G都尚未学史,自是半懂不懂。只王玫叹道:“虽说圣人已经平了东突厥,但大唐疆域之外仍是群狼环伺。便是东突厥设了两大都督府,令突厥人归化,亦仍有隐患。此次提及汉武灭匈奴故事,许是仍有用兵之意?”

“九娘曾言‘夷人入华则华之,华人入夷则夷之’,若欲突厥归化莫过于使之融入中原。断其血脉失之阴狠,倒不如抽其筋骨得好。”崔渊微微一笑,“先以战而平之,再怀柔以待,视其为子民。故而圣人方有‘天可汗’之威名。不过,如此尚不够,还须得将突厥、薛延陀、回纥诸部都彻底化作中华之人方可。”

王玫接道:“令其不再游牧,而渐渐定居耕田农桑;令其忘记族语而彻底汉化,如同北魏文帝那般,便渐渐可成了。”鲜卑一族融入中华,便是由北魏文帝而起。拓跋氏改姓元,如今虽是胡人高门,其家风却也与汉人无异。如长孙氏、豆卢氏等其他胡人高门亦是如此。鲜卑族既然能成功汉化,突厥、薛延陀、回纥未必不成。

“须得徐徐图之。”崔渊答道,“圣人有心借用东突厥击溃西突厥,使之彼此内斗耗尽,因而并不在意突厥汉化之事。不过,长此以往,必将引起东突厥诸部不满。此举眼下得利,于往后却有害。”

“以圣人之心胸,未必不会接纳突厥等族。只是连年征战,积怨已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恐怕许多人都信不过这些突厥降部。”王玫中肯地评道。

两人说了一阵话,不经意却见崔简、王?G趴在他们膝上已经睡熟了,不由得都失笑起来。

王玫便道:“明日便是中秋,还是将二郎送回家去罢。”王?G如今与崔简同住,逢节假或休沐之日才能家去。这般年幼便过起了寄宿生活,总让王玫这做姑姑的心生不忍。中秋虽非大节,亦是家人团圆之日,他若能家去,也能教冷清的王家增添些热闹。

崔渊颔首道:“明日考完,我便与你同去宣平坊。虽说节礼应该早便送过去了,我们也不妨再添置些东西,权当作自家的心意。”

王玫瞥向他:“我阿爷恐怕如今满心都只想着摹本呢。你若能将亲手临摹的摹本送与他,他恐怕比得了万金还更高兴些。”

此话无异于赞美,崔渊心中涌起了暖流,笑道:“有些摹本,我却是不如伯染(崔渲)的。若是岳父不嫌弃,我自是应该将所有摹本好好挑一挑,集成一个折册送给他。舅兄那里,必定也是少不得的。”

“提到摹本,雕版之事如何了?”王玫又问。因是她提起了雕版印刷之事,也不知崔渊到底打算如何做。

“正在刻印,还须些时日才能得。”崔渊道,“雕版做出来之后,先印几册试一试。须得请圣人过目,方能定下章程。若是圣人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