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4)

“可不是么。”王玫便接道,“她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寄人篱下,过得很是小心翼翼。那堂兄又是个靠不住的,没取中进士便只顾着怨天尤人,也不理会她过得好是不好。若是不帮一帮她,儿心里都替她难受呢。”

郑夫人便叹道:“好些日子不曾邀她过来走一走,我竟是不知她已经如此艰难了。”因先前有将卢十一娘嫁给崔渊续姻亲的想法,她担心王玫多想,便暂时息了与卢家勤快走动的心思。却不曾想,自家新妇竟然毫无芥蒂地与卢十一娘结交,还诚心诚意地为她筹谋。这般心胸宽广的女子,教他们家得了,让她不得不感叹自家儿子的眼光确实出众。想到此,她便更是中意这幼子新妇了。

王玫又道:“先前儿还有些担心同安大长公主那头恐怕不会乐意咱们做媒――不过,细细一想,叔母也是王家郎君的长辈,又曾赞过他,哪里愿意见他一直没有内眷帮衬呢?同安大长公主不喜孙子便罢了,却也不能拦着其他长辈替他着想不是?”

真定长公主双目一亮,畅快地笑了起来:“九娘说得很是!那孩子真是样样都好,也不知我那姑母到底是怎么想的,竟处处与嫡亲的孙子为难。他也十八九岁了,该说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了。祖母不慈爱,还不许我这当表姨母的给他做主不成?不论姑母愿不愿意,他的婚事,我都说定了。”

见她眉飞色舞,心情彻底好了起来,李十三娘向王玫使了个眼色,笑道:“容儿说句有些不孝的话。阿家这才是心胸宽广不计较呢!分明这是那位姑祖母该发愁的事,阿家却替她想到了前头,为她分忧。便是她恼怒起来,也是她不占理。圣人、皇后殿下也一定会站在阿家这一边。”

真定长公主瞥了她一眼,嗔道:“你这张嘴,真是什么都教你说尽了。”而后,她顿了顿,又满不在乎地道:“都是自家人,也不怕教你们知道。姑母这几个月很是给了我些气受,我不但不能教她如愿以偿,还要让她知道,我可不是什么软柿子,能随意令她拿捏。九娘说的这桩亲事,确实来得再巧不过。便是此事不成,我也必定要为仲翔寻个合意的新妇。”

虽说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都甚是喜欢卢十一娘、王方翼,也愿意为他们的亲事做媒。但此事毕竟急不得,还须得挑个合适的日子,且向双方都透露一二,得了确切的消息方可行动。免得结不成亲,反倒让两边都尴尬得紧。

于是,待王玫、崔渊分别从卢十一娘、王方翼处得到两人均有意相看的准信后,真定长公主和郑夫人便定下了一个吉日。男宾依旧让崔渊以文会的名义召集,虽说王方翼是武官,但因他是崔渊的好友,出现在文会上倒也不突兀。女宾便让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王玫各邀了些闺中好友,权当作消夏小宴。

因心情大好的缘故,真定长公主再一次收到姊妹、侄女们的帖子,便看着顺眼了许多。她特意挑出丹阳长公主的帖子,对郑夫人道:“还是丹阳选的日子好些,其他人便罢了。若做得一桩好媒,也是积福积德的好事。胡乱做媒的,我才懒得掺和。”

郑夫人应道:“正因如此,贵主才很该去过一过眼。”

真定长公主听了,不免叹道:“也是。连仲翔我都不忍心见他日子过得难熬了,九郎是嫡亲的侄儿,我这做姑母的又怎么能不心疼?九郎那般孝顺平和的性子,不给他挑个好媳妇,我也安不下心来。”

小郑氏与李十三娘凑趣道:“可不是么?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不能不顾晋王的喜好与脾性。不然,结不成佳偶,反倒让这桩婚事不和谐,圣人与皇后殿下心里也难受呢。”

王玫便作思索状,道:“四郎与晋王交好,不如让他去问上一问?这样一桩好事,可须得皆大欢喜才好呢。”这皆大欢喜,不但需要晋王府内宅平和,也需要新任晋王妃行事妥帖。若有可能,更需要这位王妃能够自然而然随着晋王亲近崔家才好。问上一问什么的,可是夹带些私货的大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想了想,便答应了。两人特意将崔渊叫了过来,吩咐他赶紧办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