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4)

见解很是奇特。与崔渊讨论起来,看法却惊人地一致,也颇为相得。

李氏颔首道:“也是。若说礼仪与琴棋书画,我与十五娘便能教她们。寻先生不是件易事,慢慢来便是了。”

王玫又问:“阿娘,前些日子听十七娘提起,大房的族世母快要入京了。晋阳离京城也不算太远,怎么走了将近三个月?”三月中旬给晋阳去的信,如今都六月中旬了,还未到长安。别说崔八郎崔泓心急如焚了,便是王十七娘心里也担忧不已,生怕自家阿娘路上出了什么事。

李氏禁不住笑了起来,打趣道:“怕是八郎和十七娘都等急了罢。我也给晋阳去了信问询,听说阿崔想了几日,便将给十七娘准备的嫁妆都带上了。光是整理清点嫁妆便很费了些时日,又押送着二三十车一同上路,可不是慢腾腾的么?”

王玫对那位族世母不甚了解,叹道:“原来十七娘的性子却是像足了族世母,颇为决断。”

“十七娘的嫡亲姊姊三娘的婚事是你们族世父定的,婚后却十分不谐。好好的小娘子,闷得满腹郁气,没几年就病逝了。赵郡李氏还想再续姻亲,但十七娘与三娘年纪差得太多,便另娶了大房旁支嫡女。你族世母信不过族世父的眼光,这才将十七娘交给了娘家兄嫂照看。”李氏道,“这一回咱们家说了崔八郎,虽是旁支子弟,却样样都比那赵郡李氏子强多了。不论成与不成,你族世母都想让十七娘嫁在长安,索性便带上了她的嫁妆。她还在信中说,待十七娘出嫁后,她才回晋阳。”

王玫想到鸿胪寺卿崔家的乱象,便忍不住又问:“族世母打算在崔家住下?”

李氏看了她一眼,点点头:“毕竟是嫡亲的娘家兄嫂。咱们虽然同是太原王氏嫡脉,但早就分房了,血缘也离得很远。尤其咱们这一房,几乎整支都入京了,晋阳老家只留了几户人而已,往来也并不密切。”

王玫蹙起眉,叹道:“从舅家出嫁毕竟不太合适。儿觉得,阿娘还是劝一劝族世母,让她带着十七娘住到咱们家来,从咱们家出嫁比较好。王家女,自该出王家门。”而且,王十七娘早就盼着能搬出舅父家了。再让她忍到出嫁之时,怕是连婚礼都会蒙上一层阴影。

崔氏也接道:“阿家,九娘说得是。鸿胪寺卿家毕竟是清河崔氏,嫁的又是博陵崔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这两家联姻呢。同姓不婚,传出去也不像样。”

闻言,李氏再也绷不住了,指着崔氏与王玫,嗔道:“什么同姓不婚,你们姑嫂两个倒是齐齐地帮我揽事呢!”她想了想,又叹道:“十七娘是个好孩子,好端端的婚事也很该顺心些。毕竟这是一辈子的大事,万一她舅家又生了什么念头,便耽误她了。”

王玫想起晋王选妃一事来,忙不迭接道:“可不是么。鸿胪寺卿家养了一群亲戚家的小娘子,说得好听些是为自家姻亲分忧解难,说得不好听便是拿别人家的小娘子去为自家谋求利益。先前听十七娘说,他们还觉得元十九很不错呢!”若是晋王选妃之事传出来,恐怕那崔家又会动心思了。以他们家的风格,便是为了面子着想不举荐自家的小娘子,也会将这些表姑娘都推上去。十七娘是个才貌双全的,婚事又未完全说定,很有可能临来还被他们利用一番。在他们眼里,能成为晋王妃可是天大的尊荣,比与博陵崔氏旁支联姻有价值得多。

“这是什么眼光?”李氏皱起眉,沉吟半晌,又望向爱女,“玫娘,你这般着急,难不成近来发生了什么事?”

“晋王要选妃了。”王玫低声答道,“皇后殿下原本看中了蕙娘,贵主却婉言拒绝了。同安大长公主也举荐了族孙女,诸位长公主、公主皆是蠢蠢欲动。恐怕京中这些未婚的贵女们迟早都会得到消息,走各种各样的门路荐上去。”

“祁县王氏?”李氏摇了摇首,“真没见过五姓七家嫡女上赶着嫁皇室与宗室的。毕竟是大长公主,或许觉得嫁入皇室才是最好的归宿罢。”在她看来,五姓之间联姻或者与其他世族联姻,才是一荣俱荣。皇室与宗室更容易出浪荡子弟,富贵荣华也如无根浮萍一般。毕竟,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