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

春日的黄昏短暂,当马车转入小故里街道,深巷已经没有了余晖。

少年抬衣下车,仰首望见湖蓝天空化作一片青苍之色,云层上一轮明月显出圆满的轮廓,以一句叹笑,同男人作了别:“望日的月儿就是显眼,天还未彻底黑下,就已迫不及待地出来了。”

闻府的管事走出大门迎接,只听闻锦一壁走一壁温言吩咐:“今夜我有事出去一趟,不必备晚膳了。”

男人也回了隔壁的小院。

若按以往,暮色不临,晟云洲不会回家。

今日,王飞乘夜船离京,宋老爷子设宴送别,宋蔺入京赶考,承他一路照料,理当作陪。

那日金榜之下,托状元郎的福,王飞做成了第一笔生意。

虽然捉婿结亲落了空,对方见王飞实诚厚道,也愿继续同他合作,算是给他经商的道路,送了个开门红。

老爷子为了表示恭贺,备食材亲自下厨,岂料汴京市集的鸡瞧着膘肥,跃起墙檐来不遑多让,这厢菜刀才磨好,青光乍现,鸡已经吓飞了。

京城不比乡下视野宽阔,四周是稻田桑树,这儿的房檐层层叠叠,街头巷尾错落复杂。

老爷子眼睁睁看着到嘴的肉消失在瓦梁的暮色之中,找也不知从谁家找起,只好临时唤儿子出门,买几个上得了桌的菜来以防万一。

头一回当跑腿,晟云洲提着空食盒,就近去了凤凰渠旁的天香楼。

远远望见店廊门口的河上霓灯幢幢,花蓬小船列队而来,他想起以前每隔四月的望日,天香楼都会举办水上灯展,邀百姓猜谜同乐。

想不到时至今日,这个惯例还在。

楼里人声鼎沸,天香楼的陈酿美名在外,一盏难求,但若在灯展猜谜夺魁,可得店家免费赠送一壶。

楼上不少翘首以盼的人儿,都是冲着这美酒来的。

晟云洲一进门,迎面扑来的纷杂之声,使他仅停步在柜台前,侧首与掌柜吩咐两句,点了几个招牌菜,将空食盒递上,便落座在门边的位置等候。

门边共有两副桌椅,一副靠窗,一副近门。

以往,晟云洲都爱坐靠窗的那桌,奈何今日遇到一个同他有一样癖好的人,占了他的座。

椅上有靠屏遮挡,那人坐在里侧,瞭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

以晟云洲从柜台过去的角度,只见桌上摆了一壶热茶,两盘细点,搁着半截霜叶红的女儿衫袖,皓腕似雪。

晟云洲落座近门的这副桌椅,隔着屏风,与她背对而坐。

天香楼的周掌柜天生一张和气生财的脸,见人手不够,亲自给晟云洲斟了壶茶,笑吟吟道:“今日客人多,郎君点的外食尚需等些时辰,先喝口茶吧。”

晟云洲颔首相应,周掌柜还待客套,跑堂忽而从楼上旋风而下,言称有客人想敬掌柜的两杯,请他上楼陪客。

周掌柜拱手离去,晟云洲抿了口茶水,静坐等待。

一楼大厅有客人见周掌柜应邀上楼,摇头笑叹了句:“这掌柜好像对谁都是一副笑脸,我就没见他发过火,当真是天生开酒楼的好手。”

与他同桌的一位年长者却摆了摆手,“你刚入京不久,不了解他,别看他眼睛弯得跟弥勒佛似的,拗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动。”

“这话怎么说?”

“就说门口的那块牌匾,三年前我们就劝他换,他愣是不听,拧到酒楼都快经营不下去了,就是不肯换。”

“天香楼也有过经营不下去的时候?这儿不是汴京十大名楼之一吗?”

那年长者哎了一声,斟下一杯酒,小酌一口,娓娓道来。

天香楼存在的年代,其实并不久远,初开时,搞了不少奇巧的心思吸引顾客,包括猜谜送酒,逢十请杂耍班子来楼里表演之类,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昭和三十三年,江南一带小镇洪灾泛滥,民不聊生,天香楼响应朝廷号召,扬手捐了大批粮食。

当时晟云洲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