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是她眼眶顺流而下的泪。

晟云洲怔了怔,浑身贲张的血脉消散,眼睛一片汹涌的黑色化开,似纸般苍白的脸色,露出了一丝惨淡的笑意。

输的彻底。

“你果然给不起。”男人松开了她。

屋内,暴风雨喧嚣过后的沉寂,屋外的刀光剑影也消停了下来。

闻锦一张小嘴被欺的娇艳欲滴,眼眶也是红红的。她神思晃荡,下意识拢了拢胸前敞开的衣口,听到楼下逻图急切寻觅的呼喊声。

晟云洲转身离开厢房,对于他方才的无礼,顿了会,背对着她,淡淡道:“不会有下次。”

第50章 佛珠

房门砰地关上,闻锦身子一松,顺着墙壁虚脱落地。

擦了擦眼角溢出的泪水,也不知自己为何会哭是真觉得受了他欺负,还是在替那个渴望被他欺负,却被她锁在心底的闻锦伤心难过。

她只知道,她要完成的事,不能再拖了。

便是往前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她也不能回头。

闻锦甚至有些期盼自己在这场激流中陨落。

这样,她就不用挣扎,也不用抑制自己糟糕的妄念了。

--

可事情却并不如她所愿。

对于江南开春复苏的规划争论声越来越烈,这日,朝堂终于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最为全面的探讨。

张默与卢樽帮她在朝堂上直接抛出了观点,把当年青苗变法的条条细则展开研论,力图论断该法对于现在的金陵农耕有益。

这些年闻锦积攒的势力趋渐在朝堂上显现出来。

中枢一共六位宰相,三位站在她这边,两位历经过当年变法失败的教训,竭力阻扰。

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曾经反对变法的保守党领首吕稷吕太尉,这会选择了沉默。

闻锦本想着他那生固执,定然会如当年一般强烈反对,恨不得在金銮殿上撞柱明志,可他这会没说话,倒让闻锦有些意外。

闻锦从来没有拉拢过他,也拉拢不动他。吕稷从来不站党,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但他的中立,一下让闻锦这一派占了上风。

闻锦没有官职,一直在后廷听人汇报前朝的动静。知晓自己的策论暂且占据上风,她浅浅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只等着众人推举变法钦差,她的人说出她的名字来。

最后,同意在金陵再试变法的计策终于敲定。

可那即将下江南的钦差,却不是她闻锦。

“工部的宋侍郎在纷争最响时,主动请了缨。宋大人去年就下过一趟江南,屡建奇功,对金陵现在的情况,算是朝里最是熟悉的人,他一开口,诸多大员站位挺了他。小公子的呼声,比之落了些许。”

闻锦闻言沉默。

前来禀报的殿前侍头想了想,还补充了句,“宋大人还下了军令状,当时朝上吵得紧,听的人头疼,宋大人直接同那些反对变法的人扬言了句,‘改不成,宋某提头来见’。”

闻锦惊座而起,细指蜷缩在桌角,划出一道急促的刮痕。

--

一切落了定,闻锦企图扭转局面,却发现自己的势力,竟抵御不动。

晟云洲出发下江南的时辰,在清晨黎明之时。

孝仁太后与官家均至城门送行,视为勉力,助其旗开得胜。

让晟云洲没想到的是,出了城门,闻锦的马车停留在官道入口处的长亭前。

小姑娘走下车来,朝马背上的他望了一眼,目光左右飘浮了会,终究还是上前,叮嘱保重。

晟云洲的回声不冷不热,破晓前的夜色最黑,他坐在马上,仰着头,居高临下,闻锦看不清他的神情,只感觉到一丝拒之千里的寒意。

她顿了顿,“大人下军令状,是不是太草率了些,万一......”

“不是为了你,不必挂怀。”

青苗变法一事,一直是他心头上的一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