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先是吓一跳,然后都哄笑起来。
虞蘅也笑得没办法,却还是道:“莫要笑了,明日阿杏醒了酒,定要恼的。”
阿柳嘴快:“左右都得恼一回,不如笑够了。”
虞蘅失笑,倒也是这么个理。
月亮起初藏于云后,后来冒出个尖儿,探头看向人间,朦朦胧胧地给院子里的事物都镀上一层纱。
虞蘅称自己喝醉了,跑到门口来吹吹风,躲躲酒。见这么晚了,还有卖报小童在走街串巷地叫卖,便竖耳听了会儿,原来是大内有新刊物在民间发售,卖报童子为了多赚几个钱,也兜售此刊。
“小童子,”虞蘅叫住他,温声问,“你卖的什么书?”
那小童答:“是蔡都知所撰《汴京饮食录》,娘子要来一本么?搭着《汴梁日经》一起,只要三十个钱。”
蔡内侍的书册竟然撰成了?
虽说等日后他定然会托人送一本与自己瞧瞧,但虞蘅还是掏了这钱――无他,读者总是想早些追完。
拿回来大家一起瞧,这上头编入汴梁城乃至京郊附近大大小小数千饮食铺子,从小摊贩到大酒肆,介绍无一不齐全,点评无一不详尽,很有些后世“食评家”的风格。
虞蘅正专心瞧着,耳边传来阿盼深深抽气:“这不是咱们么?咱们是榜首?”
虞蘅不甚在意地笑道,“你吃醉了吧,榜首分明是樊楼啊。”目光挪至阿盼手指处,亦是一愣。
兰娘喃喃:“真是咱们。”
“我看看!”阿柳夺了过去,借着朦胧胧月光,她也瞧见了上头的字。
――民举榜榜首。
方才虞蘅看的,还是官行榜。
“这民举榜首,是个什么意思?”阿柳将书还给虞蘅。
阿盼嗤笑:“笨,民举民举,便是民选举出来的榜首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咱们便是开食店的状元!”
苏静云与虞蘅一样知道这榜意味着什么,沉默了须臾,亦或是良久,她最先笑道:“阿盼说的不错,此后,亦可戏称阿蘅一句‘虞行首’了。”
就是不知道,蔡内侍何时调查的民意,怎么他们这些食铺子丝毫没收到风声。
阿盼嚷道,“什么戏称,咱们这是名副其实!”
虞蘅呼出一口气,也笑起来,此为最佳生辰礼!
第57章 端王的亲临营销新套餐
同酿酒行一般,本朝出版行业在官印基础上,又开放了民间私刻与坊刻,那些因选材不合适或内容质量够不上的,便可寻民间私坊刻印。
但无论私刻还是官印,都需由国子监对送印书籍进行审查、批复之后方可出版。
受前朝影响,时下官刻行出版多为儒家著书,《汴京饮食录》一为饮食经且雅俗不忌,登不得大雅之堂,二为大内内宦所撰,蔡良又是罪臣后人,身份有碍,是以只能通过私刻坊出版,然这反而方便了百姓们购买。
要知道,吃喝玩乐才是市井小民们真正关心问题。
除了供本地人阅览一乐,外州的旅子来了,入汴京城第一件事绝对是寻个好吃好玩地儿歇脚,《汴京饮食录》集汴京餐饮业之大成,还贴心将价格分好了类,活脱脱一本《旅游指南》啊。
其上又不仅仅只有编者一家之语,还整理了民众的反馈。蔡良尝于市井中随机抽询数百百姓,自己只负责将答案整理成榜,顺应民势,毫无偏颇。
且此榜对商户不仅有宣传之功,更有监督之劳。
榜单每年一更,凡买了书的读者,明年这时候,都能参与擢选。若有食店因名气大了便怠慢客人的,失了民心,次年自然落榜。
是以,《汴京饮食录》一经发行,便“火了”。
这几日,进来虞记的新食客,十有七八手里拿着本册子,其中不乏服绯服绿的官员。
喏,现下又一个翰林郎,手持《饮食录》,在门外打量一番才进来。不用看,又是一个从榜单上摸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