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1 / 2)

秘方 秦九叶许秋迟 2297 字 6天前

“运河昌盛、盐铁兴旺、遍地黄金之时,九皋并未因此而镀上一层金边。朝局更替、战火连连、风雨飘摇之际,九皋却也百年未见烽烟。”

说书人扶了扶一早粘好、眼下已有些歪斜的假胡子,文文弱弱地提出了自己的怀疑。

“你、你们是不是隔壁街来拆台的?”

拆台众人哄堂大笑,一个个越战越勇。

“你这曲州口音有些重,还是多练练嘴皮子吧。”

“声音似乎也不大好听,有空吊吊嗓子也行。”

“口水飞出二三丈,这离得近些,茶碗都要满上了。”

那说书人显然初入此道,顿时有些下不来台,悲愤交加地伸出一根手指斥责道。

“听风堂这么多年来都是如此开场的,你们这是欺生!”

“听风堂”三个字一出,茶堂里闹哄哄的茶客们似乎陷入了片刻安静。

说来也是奇怪。他们能忍那胡子拉碴、衣襟油腻的唐掌柜说到川流院那段,却忍不了旁人说完开场。

众人纷纷摇头离去,这一回,连羞辱讽刺的话也懒得撂下了。

“我还有小福居酒水背后的秘密、城北樊大人府中怪谈二三则,有没有人想听……”

说书人为了留住客人,当真是豁出去了,连得罪樊大人的闲话也敢放到台面上。可就算如此,整个茶馆也早已人去楼空,甚至无人警告他小心祸从口出。

当啷。

一块碎银落盘,随即响起一道温和清正的声音。

“说得好。”

说书人茫然抬头,只见个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站在台下,身后跟着个有些呆愣的书童,两人瞧着像是赶路顺道进来听了两句,大抵是因为外乡人的缘故,倒还有几分新鲜。

说书人年轻气盛、心怀抱负,虽眼馋那银子,却用骨气撑着、侧过身去。

“多谢客官褒赏。只是在下还未能尽兴发挥几句便被打断了,实在受不起这等厚爱,传出去倒要说我无功而受禄了。”

对方点点头,合理建议道。

“既然如此,不如把你方才最后要讲的事说完如何?”

说书人方才情绪上头才有些口不择言,眼下缓过神来,当即又有些踌躇,但奈何银子实在闪亮,纠结片刻后凑近对方低声道。

“我同你说,这是城北新当差的打更人那传出来的,说是怪谈,倒是有迹可循。这都要从苏家老夫人那邪门的案子说起,不过那案子说来话长,总之那樊大人因为当初接了那案子也沾了邪气,前阵子也病倒了。说起那病也是一言难尽,听闻已连寻了不少郎中都束手无策呢。”

又是说来话长、又是一言难尽,对方吐沫星子贡献不少,关键地方没有一处说了明白,听得人一头雾水,难怪这茶馆生意做得这般惨淡。

可奇怪的是,那听书的外乡人却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没有半分走神,末了拍了拍手道。

“当真是精彩非常。”

只是他越是捧场,那说书人反而越是泄了气,当下无精打采道。

“客官不必说这些场面话。我今日算是明白,自己确实吃不了这碗饭的。”

“在下称赞从来发自内心,并非只是场面话。你方才说的那段开场看似循规蹈矩,实则蕴含深意。因为此地偏安一隅、远离都城,所以很少被外面的人想起念起,更不可能时时刻刻放在眼皮子底下看顾着。因为不见烽烟,所以对铁与血的事总归不是那样熟悉。也因为少些侠之大义,只有市井小民的偷生巧技,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只会选择自保,而非鱼死网破地殊死一搏。你说是也不是?”

那说书人没料到对方竟然说了这么大一段,想一想觉得字字在理,可又不知道对方为何要说这些,当下有些困惑。还没等他想好要如何回应,对方已轻笑着站起身来。

“至于那位樊大人,想来最近时运不济,急需有人上门解救。敢问先生那郡守府衙怎么走?”

“樊大人的府邸?你要去樊大人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