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真心假意,秦氏知道杜氏说得话在理,也是为她好,直接反驳不得,笑着说道。

“心放进肚子里吧,家里的事我咋会给外人说。”小杜氏笑着横了眼秦氏,站在一旁看了会如何种的,发现没啥不同,觉得无趣便离开了。

小杜氏离开后,母女俩均嘘口气,她的这里问东问西絮絮叨叨,不时又浇几盆冷水,实在不舒服。

在母女俩干劲十足合力干活时,赶回家的小杜氏笑眯眯对忙着晾晒被褥的婆婆说:

“娘,你猜秀萍在院里种啥?”

“种啥?不就是些青菜,蚕豆豌豆。”虽说离清明还有六七天,但提前种上不算太早,因此杜氏不以为意,觉得没什么好稀奇的。

因背着儿媳妇,没注意其面部露出的嘲讽表情。

“娘,若种这些东西我有啥说的。”小杜氏走近婆婆,隔着被子抓住晾衣绳,侧头注视婆婆

“她种的是棉花,不单如此,昨儿庙会上还专门买了几丈油布搭竹棚子,说是跟菜贩子学的,人家种菜,她倒好,种起棉花来了,真会折腾,那大块油布最少也得一两百文钱。”

上个月借钱时还说手头紧张,这一下子就露馅了,没钱舍得买这大的一块油布?

杜氏听说二儿媳妇脑子进水,为提前大半个月下棉种竟花那么多钱买油布,一时惊得瞪着略显混浊的眼睛:

“种棉花?她咋会想着种棉花?搁咱村都种十来年地了,还不晓得棉种啥时候出?我去看看,让她别瞎胡弄!”

“娘,晚了!棉籽早种完了,现在正搭棚子呢。方才为劝她,唾沫说干也没一点熊用,人家该咋着还咋着,理儿多着呢!叫我说,干脆别管她了也没多大的事,随她折腾去吧。”

小杜氏一把拉住婆婆,蹙着眉头赶忙说道。刚才还答应秦氏不给人家说,婆婆一去,让自己面上多难看。

牛房里清牛粪的钟大山听见婆媳两人闲叙,背着粪箕子出来,瞪一眼讪讪的小杜氏,转而皱着眉头对老伴道:

“说我操的心多,你还不是一样,种就让她种去,那点地能费多少棉种,再说油布又使不坏,麦忙秋忙揭下来照样能盖粮食。”

杜氏生气的原因虽然有秦氏二月天种棉花浪费棉种乱花钱,可最主要的是此事传入村里人耳中,又免不了碎嘴的婆娘说长道短笑话一阵子,安生过日子不好吗?

“都种进地了,还能说啥,我是去瞧瞧咋种法,棉花还非得种进棚子里?”杜氏撅着嘴冲老伴背影点点,依然决定去老二院子里看看情况。

小杜氏见劝不住,交代钟兰几句便抬脚往东边宅子里去。

钟月和秦氏都晓得小杜氏肯定会告诉旁人她们育棉苗之事,只是没想到这般快,几乎前脚离开了没一会,杜氏后脚就跟上来了。

哪里全种上了,打的棉垄才刚种几行,老大家胡说八道,杜氏站在适才小杜氏站的位置跟挽着袖子起身跟自己的秦氏道:

“听三花说你在院子里种棉花,这个时候哪会出苗,传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亏你还种十来年庄稼?”

“只要嫂子管住嘴谷雨前别往外头说,不管棉种出不出,再过十来天我都会把院里棚子给拆了。”

秦氏明白婆婆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也不再讲些无畏的道理,春忙时节,大家都在麦田里锄草松土,早出晚归,谁没事还来她家串门子。

两脚跨在垄沟里的钟月心里有些不高兴了,他们这些人管的也太宽了吧,东西全是她们自己的,又没让旁人出力出钱。

再说培育棉苗不就跟种菜苗一样吗,反季节蔬果大家只会稀罕,怎么轮到种棉花就不被理解呢。

在她奶奶张口反驳她娘时,钟月抢先一步:“奶奶,月儿过年去姥姥家走亲戚吃韭黄了,舅舅说韭黄是腊冬月烧着炭火的屋里长出来的,种棉花跟种韭黄一样呀,只要棚里暖和,就会出苗的,你看那边娘织得草毡子,盖到油布上保准里头暖和。”

杜氏被孙女伶俐的口舌说得不知道咋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