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尴尬地摆摆手:“小点声!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术后回家休养,温婉变着法子给厉战补身体。历达和历知知道后,特意从学校赶回来,一本正经地跟父亲谈心:“爸,您做得对!妈这些年太不容易了。”
历知还偷偷告诉温婉:“我们班女生都说,像我爸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爷们!”
一个月后,温友和八十大寿,全家齐聚沪市老宅。看着满堂儿孙,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温卓端着酒杯走到厉战面前:“妹夫,这杯敬你,为了我妹妹,你连这种手术都肯做,我这个当哥哥的,彻底服气了!”
厉战红着脸一饮而尽。晚风吹拂中,他望向不远处正抱着小历欣的温婉,眼中满是柔情。这个曾经在边疆风雪中结缘的女子,如今依然是他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来到沪市后,温婉在农机研究所的工作很快上手。她将边疆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前沿理论相结合,接连发表了几篇高质量论文,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一个周五的下午,所长把温婉叫到办公室:“温工,有个重要任务,国家正在推进支线客机项目,需要抽调一批机械专家参与设计。组织上点名要你加入。”
温婉惊讶地瞪大眼睛:“飞机设计?可我一直在研究农机。”
“原理是相通的。”所长推了推眼镜,“你在边疆改良的那些农机设备,不都是创新设计吗?”
回家后,温婉把这个消息告诉厉战时,手还在微微发抖:“我......我能行吗?”
厉战握住妻子的手:“怎么不行?当年你连拖拉机都能改造,还翻译各种图纸,飞机算什么!”他骄傲地挺起胸,“我媳妇可是要造飞机的人了!“”
项目启动后,温婉每天早出晚归,书桌上堆满了航空工程的资料。历达和历知周末回家,经常看见母亲伏案工作到深夜。
“妈,这个气动布局有问题吗?”学机械工程的历达好奇地凑过来。
温婉指着图纸:“你看这里,翼型如果这样调整,升力系数会更好。”
渐渐地,两个孩子也成了母亲的小助手。历知用计算机帮温婉验算数据,历达则负责绘制三维模型。连小历敏都会在妈妈疲惫时,像模像样地给她捶背:“妈妈造大飞机辛苦啦!”
项目攻坚阶段,温婉连续加班两周。厉战心疼妻子,每天变着花样送饭到研究所。同事们见了都打趣:“温工,你家厉团长这是把部队的后勤保障水平都用上了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新型支线客机的设计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庆功宴上,总设计师特意向温婉敬酒:“温工,你提出的那个起落架减震方案,至少为我们节省了三个月时间!”
微醺的温婉回到家,发现客厅里摆着一个飞机模型。厉战和孩子们齐声喊道:“恭喜温总工程师!”
原来,厉战特意托战友从部队航模队要来了这个模型,三个孩子还亲手做了张贺卡,上面画着一架卡通飞机,写着“妈妈造的大飞机”。
温婉抱起小历欣,看着围在身边的家人们,突然觉得无比幸福。从边疆的拖拉机到如今的大飞机,这一路走来,是家人的支持让她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