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郎说:“文大哥,这是给您的年礼,都是些俗物,还望您不要嫌弃。”

这话,是李鱼儿教他说的,李鱼儿但凡有机会,以后都会让他们多锻炼,不停地学习,打磨,才能承担起日后的责任。

文淮章看着桌上的好东西,不敢接,疑惑的问:“你们可是有事相求?”

李二郎点头笑笑,说:“不敢欺瞒文大哥,我们确实有事相求,不过并不是什么大事难事。您也知道,如今新浦镇变天了。”

李二郎虚指了一下衙门的方向,接着说:“我们打算日后做一些小买卖,希望上头有什么风吹草动,您能指点一二。”

文淮章明白对方的来意了,笑着说:“这算什么大事,蔡家跟文家本来就世代交好,这点小事何必如此破费,咱们寻常人家能做点小本买卖,实属不易,这些……”

不等文书吏推拒,李二郎就继续说:“文大哥,您莫要推拒,不然我们日后真不敢上门叨扰了,正所谓有付出必有回报,日后还请多多关照啊。”

李二郎越表演越上瘾,李鱼儿看的十分满意,大哥擅长交际,日后可以多让他承担这方面的工作。

见对方执意如此,文书吏也没有再拒绝,双方开始聊起闲话。

文书吏就说起他今日为何迟迟未回村的缘由。

“这几日,鑫浦镇周围恐怕不太平,今日上午有猎户在元宝山附近山崖下发现了一具尸体。”

说着,他看向几人,见最小的李鱼儿也没露出害怕的神情,才继续说:“衙门定案是失足落下悬崖,摔死的,然后尸体被野狼啃食,但仵作验尸后,似乎有些疑点,可惜县令大人说年前不好留案子,直接以先失足坠崖,后被野兽毁尸为由,盖棺定案了。”

这话说的委婉,点到即止。

第135章 李鱼儿要买渔歌码头东边的垃圾堆

因为出了人命,虽然文书吏是文职,但考虑到可能有苦主认尸,需要核对户籍,所以,他也不能离开。

李鱼儿想到今日来的主要目的,说:“文大哥,你了解土地买卖的事吗?”

文书吏以为李鱼儿是想打听福水村落户的事,他爹之前跟他通过气,说蔡老爷子多年前出嫁的老姐姐想要落户福水村。

可惜当时正是新旧县令交接期间,官员交接看似简单,里边涉及的杂事却很多。

一直拖到年前才算理出个大概来,若是要买地就得年后了。

于是,文书吏说:“买地只怕得年后了,估计不是难事。”

土地买卖按照律法,原本是比较严苛的事情,但现在似乎反而容易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文书吏对新县令及其亲信,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想到新县令和杜师爷的为人,他反而觉得这事应该不难。

于是,他斟酌了一下,说:“你们可能不太了解本朝的官吏制度,但你们应该听过民间关于县衙官吏的称呼,大老爷,二老爷,一直到六老爷,前三位呢就是三位堂官,七品县令,八品县丞和九品主簿,四老爷就是县令的左膀右臂师爷了,五老爷是捕头,而六老爷则是牢头。

县令一般在一个地方的任职年限是六年,如果县令调走,师爷也会跟着走。

县丞和主簿通常不会跟着县令走。

而捕头和牢头基本不会离开本地县衙,县衙的衙役们还可以世袭,百姓们之所以怕他们甚至比三位堂官还多,就是因为世袭的原因。

若是哪个百姓不小心得罪了他们,就会一辈子被他们压在头上,不但这一辈,世袭后下一辈也会如此。”

李鱼儿对这事还真一无所知,要这么说,相比之下,前世考公务员的制度绝对是公平公正的了。

这里有些公务员竟然是直接世袭的。

文书吏拿起娘子刚倒好的糖水,喝了半碗,接着说:“如今的杜师爷比较喜欢黄白之物,手下的人自然也会投其所好,只要孝敬足够,应该不是难事。”

李鱼儿早就渴了,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