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仁失笑:“那是小女知知幼时调皮撒的种子。”
苏知知三岁的时候,有段时间喜欢把野花种子扒拉出来,不管去谁家玩都撒一把种子。
第二年,家家户户门口就多了一簇簇野花。
接着,一年开得比一年多。
苏知知也不喜欢地上脏兮兮的,看到鸡屎鸭屎就不肯下地走路。
于是村民们都自发地把自己门口的区域清扫干净。
几人继续往前走,听见潺潺水声。
顺着声音看去,是一个很大的蓄水池。
水池上边架着数根劈开的竹竿,竹竿一根接一根地绑着,延伸的尽头接入山顶流下的泉水。
源源不断的水流就从竹竿倾泻进水池里。
“妙!此计实在是妙!”宋县令又激动了。
他要把这个方法记下来,下回去别的山村时,可以将这种简易省力的取水方式教给更多的百姓。
顾刺史也很欣赏村民们的智慧:
“不错,只要村民们肯用心肯使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这句话是他说了很多年的套话了。
听过这话的百姓未必越过越好,但是至少听的时候高兴。
顾刺史的目光转向山谷的时候,愣住了。
山谷处开辟了大片的田野,每一寸能种植的土地都利用了起来。
可是那拉犁的竟然不是牛不是驴 ,而是人!
顾刺史一时间很感慨,心中升起同情怜悯。
村子干净好看又如何?连头牛都买不起,还在靠人累死累活地犁地。
山野村民,过得实在是苦啊。
顾刺史发话了:
“宋县令,良民村几次抓捕盗匪有功,当奖赏几头牛。”
宋县令也看见田间景象了,皱着眉对郝仁道:
“郝村长,村里过得这么难,你早应该告诉本官的。”
郝仁谢过了顾刺史,而后道:
“其实大家不觉得苦,比起前些年饥荒瘟疫的日子,已经好许多了。”
他的语气中有一种经历过大难后的知足。
宋县令没经历过岭南天灾之时,只听说那时饿殍满地,尸骨成堆。
他听着郝仁这样讲,心里更酸楚了。
山谷另一侧,放牛又放羊的孔武打了个喷嚏。
他揉揉鼻子,继续把牛群和羊群往草多的地方赶。
第23章
顾刺史等人爬了山,又视察了村子一圈,都有些累了饿了。
郝仁邀请顾刺史和宋县令去自己家中吃些点心。
伍瑛娘本来和秋奶奶忙着给村中人做饭,也没什么功夫单独给这些人做吃食。
她干脆把昨天剩下的一点米团子和荠菜煮在一起,肉也没放,加点水,煮熟了就端出去。
“两位大人,村中餐食简陋,别嫌弃。”伍瑛娘把两碗热腾腾的荠菜团子放下,转身就出去忙了。
厨房里还炖着给知知晚上吃的鸽子呢,她得看着火。
伍瑛娘健壮的体魄倒是很吻合宋县令对村野妇人的印象。
且这妇人说话走路落落大方,很有几分侠气。
伍瑛娘走得急,他们也只当是村中妇人不好意思见外男,躲下去了。
“顾刺史、宋县令请用。”郝仁给他们添上两碗甘甜的山泉水。
荠菜团子不是什么少见菜,顾刺史和宋县令以前都吃过。
尤其是顾刺史。
他看见那鲜嫩的荠菜叶,还有带着米香的汤汁,吃了一口,发现味道竟很像自己过世的母亲做的。
多年前,他还是个学子的时候,他母亲为了省钱,常去挖野菜回来,煮在粥里给他吃。
那时米团子是过节时才能吃到的,混着荠菜一起煮,满口鲜香。
他吃团子的时候,母亲就坐在旁边给他补衣裳,看着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