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习字的年纪,梅娘的身体已经不好,苏青竹忙着照看妻子,一个无心教一个无心学,再加上如今苏碧用毛笔总有几分生涩感,写出来的字被苏青竹批为少儿涂鸦之作,完全不让她帮忙抄书的事情。
苏碧听了心里憋着一口气,当然,这口气不是对父亲,而是对自己。她想练好字让父亲刮目相看,苏凝取笑她,以前不练现在赶不了功,到了夫家再谈练字吧。每日做绣活学新菜式,苏碧确实没有时间了,她对父亲保证以后有闲余了定会好好习字,那时苏青竹和苏凝对视一眼,转过头来都笑着应说好。
李媒婆来的时候,苏青竹还在誊写,待他收拾妥当,那边已进了堂屋坐下了。苏青竹一走出来,李媒婆就站起身,朝着他语气热烈的说:“苏先生,大喜啊!”
“噢?喜从何来啊?可是碧儿的事情有着落了?”苏青竹心里已有答案,媒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但看李媒婆这幅模样,也有些喜形于色。比起苏凝,让他难以放心的自然是苏碧。
“可不是?真真是天赐良缘,我这为苏碧姑娘正发愁呢,走在路上竟遇上了个俏郎君。”李媒婆舌灿莲花,加油添醋把石远描绘一番,在她口中,简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苏碧夫君的不二人选,错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苏青竹不会被媒婆几句好话糊弄住,他从不奢望女儿嫁个大富大贵的人家,男人在他看看来只要五官端正,俊不俊那都是其次,能做女儿依靠的才是好男人、好女婿。他问道:“这石远年过二十,怎么没有长辈为他说道?”
“这……”李媒婆顿了顿才开口:“石远父母已仙去,大多时候怕是在军营,与周围邻居相处不长,怕是未能熟识。同营里交好的都是五大三粗的大男人,也没这份心思。不然哪能蹉跎到如今。”
“竟是个孤寡命不成。”谁不讲究个亲族亲邻,苏家这个情况,还与周围邻居互通有无,时日长了多份亲近。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有难的时候也好有人相帮。
说亲最忌讳的是亲族全无,孤零零的还不任人欺辱。李媒婆忙说:“还不是战乱惹的祸,当年死的人还少了?再说石远有个贵人相助,可是有大运道的。现在年纪这么轻就管着好几十号人,不妨有个什么情况,那些当兵的门口一站,谁还敢闹事?”
苏青竹听到这里不由心中一动,苏碧那样的性子,也委不下身段去讨好公婆,如果嫁给石远,马上就能当家做主,关起门过自在的小日子。到时候两姐妹嫁出去,受了委屈也能互相有个去处。这样想着,他松了口,对李媒婆点点头,让她约好人带来相看。
当晚苏碧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扰得苏凝也睡不好。打了个哈欠,她掀开自己的被子,让苏碧到她床上来,挨一处好说话。苏碧抱着姐姐的胳膊说自己害怕。苏凝笑,怕什么,这么大了还怕那些鬼啊怪的。
苏碧在姐姐怀里摇了摇头,一脸委屈的样子,撅着嘴说:“不是那个,姐不要总把我当小孩子。我是怕嫁人,想到要和一个陌生男人一起生活,我害怕。”
“才说不让我当你是小孩子。傻丫头,哪有姑娘不嫁人的?再说,那不是陌生男人,是你毕生的依靠。不会弃你而去,会守着你一辈子。”苏凝轻轻拍着妹妹的背,一下一下的安抚她。
“谁知道他是个什么样儿的,会不会对我好……”苏碧还是不开心,她觉得不真实,什么都不真实。
噗嗤一声,苏凝反而笑了,她把妹妹缩着的头抬起来,对着她的眼睛,认真的说:“结发夫妻,不是闹着玩过家家酒,爹给你应下的,绝不是那种不着调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夫妻,他对你好,你要念着他的好,同等回之。即使他对你不好,你也要想法让他对你好,过日子,看谁熬得过谁。”
苏碧有些愣,她发现姐姐自从确定要嫁人未曾慌过,是一心期待良人?还是心中早有成算?结发夫妻,她低声念着这四个字,心头沉重。
苏凝想到父亲对母亲的相濡之情,握住妹妹的手,跟着应和说:“是啊,结发夫妻……是要相守一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