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娘看她这小女儿做派,心里暗笑。嫁了人她就知道,父母为她挑的这个汉子,没错!找女婿可不是看长相,更多是看品行。至于他们老两口,再过几年,就回少爷身边去,不愁老无所依。惠娘的思绪一下子飘远了,那时候,少爷他约莫已经当家做主了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宋家终于又热闹了起来。无他,过年亲戚间相互拜年,你总不能关了门把所有人拒之门外吧?而且毕竟关系亲近些,那些不好听的流言,到了场面上大伙都有眼色的没有提及。
宋老爹和云氏在一众亲戚里头,辈分算比较大了。除了一位老叔公需要亲自前去拜访,其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不用理会,可以端坐家中,等人来拜年。
热热闹闹的一屋子,女人小孩的笑闹声传得到处都是,云氏被这样的气氛感染,心情终于由阴转晴,脸上也透露出了笑意。别人夸她大儿媳长得好,瞧着性子也端庄。她也能笑着点头,然后再自谦几句。
再加上宋子愈没再她面前提起挽月,几度陪着她逗趣。云氏的心情就更好了,即使有人私下问起她流言的事情,她也有底气说那都是别人胡扯的东西。别人看她信誓旦旦,倒也半信半疑,一来二去,出乎意料的还消弭一些传得十分离谱的话。
这段时间,云氏就连对苏凝也是和颜悦色。婆媳关系似乎又回到了苏凝刚嫁进来的样子,总算有所缓和。
一日,云氏受邀出去吃酒回来,刚进门还没喘口气,她就急急的对正扫地的婆子说:“去把少夫人给我请过来,我有话和她说。”
除了和她一同出门的两个小丫鬟,别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见了主母这样子,还以为又出了什么大事,脚下没停,直到把苏凝送进了上房。那个递话的婆子得了空隙,和守在门口的小丫鬟八卦起来,问她知道点什么不。
小丫鬟和云氏一块出去,她自然是清楚事情经过,但这事虽然她年纪小也知道,云氏最恨人提起这个话头,她眼观鼻鼻观心,一句也没吐露。那婆子自讨了个没趣,讪讪的走了。
屋里传来瓷器摔地上的声音,很明显,云氏又发火了。小丫鬟缩了缩脖子,暗暗嘀咕:主子这性情,真是越来越差了,哪还有早前和乐的模样啊。
苏凝被匆忙喊来,一进门就见云氏定定的看着她,目光从她脸上转了转就移到她的肚子上,语气迫切地问她,“你嫁进来也好几个月了,可有消息了?”
这是什么问题?!苏凝一头雾水,她问:“婆婆所谓的消息……是指?”
被儿媳一问,云氏才意识到自己说话没头没尾。云氏揉了揉额角,她觉得自己开心日子没过上几天,糟心事却一桩接桩。刚才出去吃酒,她们这一桌都是年龄差不多的老姐妹,开始大家说说年轻时候的趣事,笑成一团,倒也松快。
关键是后来,主家的小孙子被抱了过来,奶声奶气的,小模样别提多耐人了。云氏没多想,她笑道:“这是你的小孙子?是老大家的还是老二家的?我记得你大孙子都快说亲了吧?两兄弟岁数相差真是大……”
听了她的话,几个跟主家亲近的人家捂嘴直笑,其中一个边笑边说:“这小子就是她家大孙子去年新得的儿子,分明是两父子,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兄弟了?”
云氏闻言当即有些尴尬,主人家打圆场道:“我那大孙子成婚的时候没有大办,许多人都不知道呢。谁曾想孙媳妇肚皮如此争气,进门没多久就有了,让老婆子抱了曾孙,也混了个四代同堂。”
“这是你有福气。”云氏佯笑道,她看了看对方不过虚长她几岁,竟然连曾孙都抱上了,心里不禁酸涩,她要不是蹉跎了好些年,此时,也该轻松惬意地含饴弄孙了。
有一个和云氏一向有些不对付,她瞟了云氏一眼,不客气的说:“也不怪宋夫人,她不比我们年纪轻轻就得带孩子,享了好些年清福才老蚌生珠,如今小儿子还没说亲吧?不曾想到阿华你曾孙都有了,也是正常。”
其他人见其含沙射影的,说得云氏脸色青白交加,为了不使场面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