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3 / 3)

,先不提她自身出外交际要受影响,日后她以后有了孩子,有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叔叔,估计说亲都不好说,真真是愁人。

一样的父母,怎么养出了两个样子的孩子?但愿宋子愈只是年少无知,长了年岁能迷途知返。

苏凝的愁绪待回到娘家,见了妹妹才消散。苏碧一直有逗人开心的本事,她此次回来,兴致甚高,连带感染了苏凝。事事岂能尽如人意?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按照她所设想的轨迹而行。

这一天,姐妹俩巧笑嫣然的围坐在苏青竹两边,陪他说话,父女三人时不时传出笑声。大妹在厨房忙碌,也是乐呵呵的,这次两个姑娘回娘家,都给她带了东西,她呀也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了!

隔壁张婆子家,狗子追着他家的鸡满院子乱跑,闹腾极了,他答应了同村的小姑娘,拔了那最好看的鸡毛与她做毽子。先生教过,言出必行,元旦日大人们不许他去折腾鸡,到了初二却管不住他了。

二富在屋里喝茶,时不时喊上一嗓子让儿子别弄那么大的动静。张婆子和二富媳妇则在厨房忙活,两人哼着一个调子的小曲,悠哉悠哉的。

三五成群的同村人不时经过,到了院门口都会停下着说声新年好。宋子期和石远不约而同的觉得,这才有过年样子。要不是不合规矩,他们都想在这多住几天了。

狗子折腾了半天,终于拔了足够的鸡毛。他欢呼一声,雀跃极了。乡下的房子材质都不怎么好,隔音效果很差。苏碧听到动静,她笑着说:“佑安和爹爹学了几个月,怎么还跟个野小子一样?”

“我问过他家长辈,并没有供他读书,日后考取功名的打算。既如此,拘着他的性子也无用,不如让他保留这份质朴活泼。”苏青竹想起刚和他学文之时,狗子期期艾艾的来问他,为什么自他开始念书,其他孩子都不和他玩耍了呢?

当时苏青竹才意识到,以往那些启蒙的旧俗规矩,到狗子这都不适用。除非忽发横财,不然狗子家根本没有能力供起一个参加科举的书生。张婆子看得明白,所以和苏青竹直言只是学些基础,认得几个字,略大了就能有本钱到镇上寻个机遇。

张婆子一个乡下的粗野婆子,看事能这般通透,也实属难得。要知道,一个屡考不中的书生,可以活生生的拖垮一个并不富裕的家。现今还是世家大族有本钱有底蕴,能教出文武双全眼界高的子弟。即使类似石远读过的习武院,也是非武官之子不能进。商人有钱砸了进去,那些老师也不会真的去教你什么。

这便是底层人不懂,高层人心照不宣的东西。苏青竹以往想到这些,还会心生感慨,恨生不逢时,如果不是家破人亡,他没了依仗,或许也能金榜题名,一朝看尽洛阳花。随着时光流逝,他险些起不来身的时候,才算完全看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