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要她死的……她也许不是个好人,她是高高在上的封建皇族,谈笑间对平民奴婢生杀予夺,可她是个不赖的长辈,是持晖的生身母亲……

说不清是恶心欲呕还是情绪过激,李持盈一时没能站稳,抱着孩子晃了一晃,而恰在这时,不远处有人大喊一声:“锦衣卫来了!!”

虽有从龙之功,到头来也就破格受封了一个刑科给事中,等于变相将他和太后、皇上隔绝开了许太后身为命妇,又正当盛年,为了避免传出一些流言蜚语,轻易不会召见年轻外臣;万岁就更不必说了,年纪尚幼,无法理政,陛见奏对都是空谈。

严璋对姜首辅其人是既忌惮又向往,这日正在那里腹诽老狐狸的手腕卓绝听说连日操劳之下,宫里的太后玉体微恙,登基大典一过就传了太医,姜阁老趁机将皇上从太后宫里挪了出来,‘免得沾染病气,耽误学业’。谁不知道孩童最离不开母亲?端王的三七还没过,为了独揽大权,这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架空端王旧部乃至嫡亲阿娘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么?如愿得到了官职,但却被闲置一旁,且丝毫看不见晋升的希望,严君说不清自己此时是什么感想,他不是姜立桐的心腹,因此对枭首之事事先并不知情。

身为士人,凡事讲求一个名分,再恨华仙也不能不承认身为太兴爷之女、先帝的亲妹妹,不论多么罪孽深重,她不至于在死后承受如斯羞辱。

唯有十恶不赦的大逆反贼才会连个全尸都不给留。

听见外头的异动时严君恰好下朝回家,顺路去附近的酒楼打了半壶陈酒,也算祭慰姑姑的在天之灵。从酒肆二楼望下去,约莫三十余骑锦衣卫带刀执戟,横穿闹市,领头的少年长得十分面善,他不禁多看了两眼,而就那一打眼的功夫,人群中闪过一张熟悉的面孔

心一下跳到嗓子眼,起初他以为自己眼花了,追出去几步后一股莫名而汹涌的喜悦泛了上来,她没死……然而很快锦衣卫开始大声宣读华仙公主的二十二条罪状,他的冷汗也涔涔而下。

这是个局,毫无疑问,姜立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举,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朱持晖逼出来。

第02章 莫回头

凤孙继位的合法性来自他的血统,来自太兴皇帝亲自赐下的朱姓,将其母华仙所犯罪行公之于众不可谓不是一箭双雕,他现身抗辩自然最好,进了大狱还怕身上太清白吗?不露面朝廷也没有损失,反倒可以借此冷却一下沸腾的民望,顺手再扣一顶不忠不孝、冷血无情的大帽子到他头上,狠狠驳斥那些嚷嚷着‘主少国疑’、‘国赖长君’的酸秀才穷书生。至于华仙公主到底是不是罪大恶极,这条条桩桩有无实证,人都已经死了,谁会去深究呢?

领头的锦衣卫口齿清晰、咬字精准,生怕老百姓听不明白似的,语速放得极慢,且每念完一条都会略作停顿,留出充足的时间与听众们惊呼低叹、交头接耳。白君嗅出气氛不寻常,低头小声同她道:“今日还是先回去,这里不对劲。”

罪名越数越离谱,连逼淫朝廷命官、与太监优伶聚众寻欢都正儿八经地单列出来了,还道华仙生前就因作风问题受到过太兴爷的训斥,不像是在打击政敌,倒像受气多年的小媳妇一朝得势,公然徇私泄愤。

李持盈迟迟没能回神,他又问了一遍她才大梦初醒般点了点头,如果不是错觉,方才她似乎与严璋对视了一眼……

“快走!”理智回笼,她想起严君身上穿着正七品官服是了,朱珪继位,他岂不也跟着一步登天?对这位表兄的人品操守或道德水准她不敢抱任何希望,别说眼下已经穷图匕见,就算还能勉强维持表面的和平,她身边毕竟有个担不起丁点风险的小郎。

万一,万一朱颜也……她不能让她拼死送出城的孩子再遭不测。

令李姑娘略感意外的是严璋居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不知是没能认出她来还是真的良心未泯,总之目前不曾听说有官兵出动,搜捕犯人或缉拿盗贼。

古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历来野史艳闻、宫闱秘辛总是传散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