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一时,再说一旦搬出去住,京里势必会兴起一阵‘华仙苛待继女’的流言,对她、对公主都不是好事。

“她给你委屈受了?”

真是出来住了几年,胆子变大了,都敢不用尊称、直接称呼公主为‘她’了。李乡君顿了顿:“也算不上是委屈,我毕竟不是公主的亲生女,总在那府里住着不像话。”

他与她相处日久,明白这话背后的意思,不是华仙,那就是别人了。驸马爷略作沉吟:“她不会肯。”

朱未希其人死要面子,再怎么容不下她都会好好地将她养在府里,作出母慈女孝、一家和乐的景象。这几年他不常回去过夜的事已经隐隐在京中传开,李大姑娘若是再搬出去,摆明了说她为妻不贤、为母不慈,她不会允许别人这样打她的脸。

热乎乎的羊肉汤上飘着几颗碧绿的葱花,蒸汽熏得人几乎睁不开眼,她挑了块羊腩吃了,又喝了几口鲜香的热汤:“我不会立刻就交去衙门里,还得找宅子、打家具、安顿下人呢,也不是说搬就能搬的。”

听到这里他终于反应过来她不是一时兴起,受了人的气所以耍小性儿,而是真的打算自立门户。咯噔一声,李沅放下酒杯:“你已经想好了?还是早就有此打算?你知道你这么做……”

“知道,就是在给公主脸上抹黑。”说完她擦了擦嘴,“爹爹当年为什么搬出来住?”

这里头的事不宜说给她听,李沅沉默良久,仿佛是在斟酌用词:“这是我们之间的事,与你们不相干。”

当初没想着把她一起带出来,一是因为她已经有了乡君的爵位,华仙再气再恼,不会把她怎么样;二是心存侥幸,总觉得万一她们两个相处得来,从公主府出嫁比从名不见经传的爹爹府里出嫁体面得多。他虽没亲眼见证她的出生,总是盼着她好的。

说完自己又笑了,找了一堆借口,其实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已经自顾不暇,实在顾不上她。

“我这一辈子,小时候想着出人头地、飞黄腾达,长大了为权势所迷,做下许多不合本心但也并不愧悔的事儿,到这把年纪才发现,全是过眼云烟。”父母俱亡,发妻不再,本以为半君臣半伙伴、多少有点情义在的公主不过拿他当个傻子耍,一双子女中长的与他骨肉离心,幼的身高位重,打从出世他就心知肚明,那不是他能随意逗弄教导的孩子。

李持盈没再说话,他也没叫下人,自去铺纸研墨。小时候老太太为了磨砺他的心性,凡纸笔书墨的活计皆不许仆婢插手,从四岁一直到十四岁,不管是洗笔还是裁纸都是他自己来,严冬酷暑,从不间断,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一个人坐进科举号房也没觉得忙乱不适。

她本来不打算打扰他,但看这间小书房收拾得十分齐整,墙上还挂了一幅灼灼的春桃图,忍不住问说:“这屋子是爹爹亲自收拾的?”

他的笔尖一顿:“从前有人收拾,后来……她回乡去了,我只好一个人胡乱理着。”

本是一时恻隐才替常云赎的身,怕她家里知道了不依不饶地来闹,遂安置在此处,谁想竟是个肚里有学问的。他早知她说的那些家道中落的话不可信,但学识骗不了人,虽不是出口成诵的大才女,偶尔说说话、聊聊天亦不觉得烦闷。古人说‘红颜知己’,其实他是不信的,一样寒窗十载的同僚、同学里且找不出一个知己,哪有那么好的运道在青楼妓坊里遇到?可当她真的死了,一尸两命,他才发觉再想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何其困难。

一篇洋洋洒洒的文书写完,等墨干时李沅从书架某处摸了个护身符下来:“护国寺里求的,给你戴在身上吧。”

她低头一瞧,却不是保佑学业有成、蟾宫折桂的普通护身符,甚至不是喜得良缘或万事如意,而是‘孩儿平安、健康美满’。

“谢谢爹。”

第006章 为女

大宅院里没有秘密,不出一日夜,人人都知道李姑娘在三爷那里受了气,大晚上不顾风雪(?),跑出去找驸马爷告状。

“可惜啊,驸马的脸在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