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老爷整个人还没反应过来,眼前的两个姑娘家说走就走,他连忙看向阿木:“哎,这什么意思?这就走了?”
“翁老爷,您这边既然还有人来看铺子,正好这街中央还有间铺子要出租的,咱们在这不是耽误你的事情嘛。”阿木脸上依旧挂着笑,说完也走了他可不是什么拎不清的人,来之前汤管事可是嘱咐过很多次,他虽然没怎么接待过这位江姑娘,但是他很清楚,江姑娘与自家少东家是有点私交的,而且她与牙行有合作,牙行在她身上挣不少钱,可是大客户,这翁老爷不过在这永宁县有几间地段不错的铺子罢了,孰轻孰重,他清楚得很。
永宁县街道中央的铺子原本是金楼,原本货架木柜都被搬空了,空荡荡的收拾得倒是真干净,据说是房东自己的金楼,被他迁移到更北的淮定郡了,这里的铺子位置不错,出租更有价值。
这个位置的租金六十五两不低但是也没高出太多,江孜以你的金楼在淮定郡肯定是要常年定居在那,回来收取租金麻烦的理由,以租金一年一付,降租到六十两。
虽说一下子一年就少了六十两,但是刚在淮定郡买下宅子铺子的他现在手头上也挺紧张,一年七百二十两的银子一次性到手,也能让他宽裕些。
这次的铺子租赁事宜交谈得还是非常友好的,双方都很认可,当即就一手交钱一手交租赁契约,离九月初不过短短三天而已,租赁日期便从九月一日算起,多出来的这三天算是给江孜筹备开业事项的。
而且这金楼原本装修就挺不错的,江孜完全不需要再额外的装修,只要备好桌椅家具就可以直接开业。
"当然,后院还是要稍微修建一下,这就是于叔的拿手活了,江孜只需要把他叫过来,连要求都不用提,酒能办得妥妥当当。
毕竟接活多了,已然是熟能生巧的状态了。
"接下来就去了胡桥巷出售的铺子,胡桥巷因巷子附近临河,有座石桥名为胡桥,因而取名胡桥巷,四周皆是住着百姓的巷子,也有不少的铺子,都是后院住人,前面开个小铺子,卖什么的都有,就是数量品种不算多。
“这里不错,人多竞争小,你的杂货铺开在这里肯定没问题。”江孜一路走一路同于晓静说着话,阿木在旁边听到这话更是眉开眼笑的他被派来永宁县是有额外月钱奖励的,若是能做成几笔租赁或者买卖生意,牙行能得一笔抽成,自然也有他的抽成。
这样算下来,他这次可是要赚不少。"
于是在看完铺子,发觉江孜和于晓静确实很满意的时候,阿木就开始帮着同那房主沟通价格,房主不算是好说话的,也被她们三个给说得一个头两个大,最后摆摆手:“行了行了,三百五十五两,再少一个铜板都不行!我反正暂时不急着用钱,你们不买会有人买的!”
“好,那就三百五十五两。”于晓静立刻爽快的答应,仿佛之前那个讨价还价的人不是她似的,房主也难得计较什么了,痛快的开始和阿木沟通起房契转让应办的流程,于晓静则兴奋的拉着江孜往后院走,后院可以住人,一间堂屋,一间主屋,两间侧屋,还有厨房和库房,挖了地窖和水井,都不需要去外头打水,十分的方便。
“你运气不错,要不是房主之前经营书屋的时候自己就住这里,可不一定有地窖水井的。”江孜感慨,于晓静这人总归是有些好运气的。
“还行还行。”于晓静故作谦虚,眼睛亮闪闪的:“这个铺子不算大,估摸着到时候留一个员工是忙得过来的,留一间主屋和侧屋,等咱们来这的时候就有住处了。”
牙行办事向来速度又靠谱,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房契就办好了,阿木贴心的将江孜和于晓静送回了客栈。
617、酸汤刀削面
回到客栈用过晚饭,江孜和于晓静早早就睡了,第二天没在客栈吃早饭,去路边买了些肉包子素包子的就坐上马车就往回走,直接在中午饭点的时候赶到了永宁县。
“林叔,我要吃你做的酸汤刀削面,要铺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