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队伍一路朝着清河县,差不多午时才到,停在胡家宅子门前,胡家的亲朋都在,鞭炮声与喜乐声不断,热热闹闹中还有旁观的路人们讨喜糖,于晓静毫不吝啬,一把把的喜糖往外撒,还有用红纸包裹起来的一文钱铜板的红封跟着洒落,一文钱的铜币不多,就是个好兆头罢了,更何况这一把把的撒出去,也不少了。
按照惯例,新娘子哭嫁由兄长备上花轿,新郎则要作诗射箭,江谌小时候跟着江父读书,是要些天赋的,为了成亲这一日准备许久,一首迎亲诗可难不倒他,还有胡家人要求的对诗,都不需要其他人帮忙,江谌一个人都对得上,于晓静都在一旁和于晓毅小声议论如果阿谌哥能一直读书,这会估计早就考上举人进京当官了。
最后还要射箭,江谌力气大,也曾跟着村里的猎户进山狩猎,自然也是不成问题的,为了寓意祈福,一共要朝着天、地、远处各射一箭。
一身嫁衣,头戴盖头的胡晴儿很快就被背了出来,她是胡家唯一的闺女,哪能这么轻易就让江谌娶走,胡家年轻一辈的都一哄而上,哪怕是迎亲队伍里的人个个看起来就不好惹,他们也不认怂,拦在前头各种为难。
不过江谌有耐心,好脾气的应付着,封着铜板的红封塞了一个又一个,连于晓静都要急了,这群人可算是让了路,让胡晴儿稳稳当当的坐上了花轿,花轿上还挂着铜镜辟邪。
午时,江谌领着迎亲队伍,轿夫抬着花轿绕着清河县走了一圈,封着铜板的红封和喜糖撒了又撒,热闹得清河县的百姓都来围观。
等到离开清河县,大家就加快了脚步,必须要在酉时之前赶回方山村,毕竟先要走了过门礼才能拜堂成礼。
611、江谌的婚礼(六)
"迎亲队伍临近方山村的时候,宴席上都快坐满了,正餐前备好的槐叶冷淘大受好评,果盘、果茶、点心、都已经陆陆续续的上完了。
率先赶回来的于晓静跑来通知江孜:“阿孜,还有一刻钟,迎亲队伍就要进村了!”
“行,你赶紧回去,先换身衣服,满身都是汗。”江孜只喝她说了两句话就回了厨房,先叫人将温在灶台上的佛跳墙端出去:“记住,等所有菜都上完了,再安排人去掀开盖子。”
佛跳墙香味霸道,全都封在坛子里了,还没正式开席就提前掀开盖子,味道散掉就那么好吃了。"
佛跳墙被依次端出去了,锅里的肘子仍旧温着,已经炖得软烂,江孜转悠了一圈,和林荷、何军几个人说道:“迎亲队伍快来了,我得换身衣服先出去了,等拜堂成礼了,你们这边就可以马上开始炒菜上菜了,肘子留到最后处理,到时候将锅里焖煮的肘子捞出来放在盘中,煮肘子的汤汁过滤一下保留汤汁,倒入锅中烧开,加淀粉水勾芡烧至浓稠后浇在肘子就可以端出去了。”
“姑娘,这红烧肘子我们都做过没问题,你就放心吧,拜堂成礼的时候你可得在的。”林荷笑着,伸手轻轻推着江孜出了厨房,江孜点头,赶紧离开了,换上早就备好的荷粉色裙衫,匆匆往前院去了。
时间刚刚,迎亲队伍正好停在庄子门口,人群拥挤,孩子们叫嚷着要吃糖,江谌从马背下来,笑容怎么也遮掩不住,伸手从篮子里抓了一大把喜糖朝着人群撒去,江孜凑近,抓起包着铜板的红封随意的挨个塞给围观的村民和亲朋,大家笑闹着祝福着,热闹极了。
庄子里布满红绸锦色,屋檐墙角处处都挂着红绸锦花,一袭红嫁衣的新娘被搀扶着缓缓走进,胡晴儿从小喜武不喜针线,几乎不动针线的她努力的为自己缝制了一身嫁衣,虽然做工比不上别人精致,细看下针脚还有些粗糙,但是确实她对自己这场婚事的满意和期待。
“新娘跨火盆,驱邪避灾,以后日子必然红红火火!”全福婆婆的苏奶奶跟在新娘身旁,一向沉默严厉的她此时似乎也被喜事感染,瞧着新娘顺顺当当跨过了火盆,脸上的笑意更深。
跨过火盆,入了大堂,江母端坐在首座上,福寿椅下还有江谌亲手放下的压铜钱,只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