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江孜点头:“她很有天赋。”
母女两个也没聊多久,江欢宜就已经让人备好了热水,便各自回房洗漱睡了。
接下来,江欢宜不仅做了蒜香口味的,还有蜜汁和姜汁口味,蜜汁的味道不错,姜汁口味的就让江孜无法接受,江母倒觉得勉勉强强,可勉勉强强就基本等同于翻车,江欢宜果断的放弃了姜汁口味,也没再研究新的口味了,和江孜一起去了加工坊,教他们做各种口味的糯米肠。
五月二十八号,农历五月初一,于晓静的杂货铺终于开业了。
江孜一大早就起了,由白策夹着驴车送她和江母、于婶去清河县帮忙。
于晓静的新铺子有两层,面积比之前的杂货铺都要大许多。
一楼进门左侧架子上各种新鲜蔬菜瓜果,中间的长条桌上是各种干菜,右侧靠近收银柜台的架子上是从周边村镇上采购的各种玩意,什么木雕泥塑小孩玩偶等等。
二楼则主要卖江孜加工坊里的产品,也有精美的油伞陶器等价格较为昂贵的东西。
一楼二楼各安排了一名小厮招待,林旭为掌柜负责杂货铺整体的管理,于晓静成了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
开业第一天,只要购买满二十文送三个鸡蛋,满五十文送两块糕点,满一百文送代金券二十文。
二楼货品有限,每人限购两份。
“铺子不大,规矩不少。”于婶嫌弃的说着,可眼底的笑意根本藏不住,她虽然嘴上总说于晓静,但实际上若是于晓静有什么事,她这个做娘亲必然会陪在她身边帮她,最是舍不得这个小闺女。
“娘,还有一刻钟就要开业了,你赶紧去楼上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晓静忙得很,指挥人的样子还挺有当老板的姿态:“林旭,你这边怎么样了?跟他们把活动说清楚了没,可不许有什么差错,否则就扣你们工钱!”
“放心,都安排妥当了。”林旭性子极好,温和又沉稳,一点也不像才十六岁的少年,或许是家境中落,遭遇了许多,才成就了现在的他。
“阿孜,你再去楼上帮我看一下那些东西的标价有没有问题,我怕东西太多弄混了。”于晓静还在跟林旭核对事情,突然抬头看向无所事事的江孜,江孜捏了一粒果脯刚塞进嘴里就被点了名,便慢悠悠的往二楼去了。
二楼只有于婶,此刻的于婶像是有强迫症般,仔仔细细的打量着货架上的货品,不停地抬手整理在江孜看来已经很整齐的货品,即使稍微歪一点点也都要摆得板正。
“阿孜,你怎么上来了?”于婶听到脚步声偏头看过来,江孜打折哈欠:“晓静担心价格出问题,让我上来再帮她再看看。”
“对对对,这个价格可不能标错了!你快来瞧瞧,这价格都是你同她商定了,我还真弄不明白。”于婶一听连连点头,江孜也不浪费时间,走到货架前,查看着每一个标价牌。
准备工作有条不紊,每个人都在忙碌。
正式开业,招牌红布被掀开,早早就在外排着队的人一窝蜂的进了杂货铺,一大半的人目的十分明确,直接冲向二楼清河县不像常平镇有一家于家杂货铺,食肆的菜单每天随机,像什么泡面、红薯粉之类的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能上一次菜单,想要买得去常平镇,每天数量有限,去了也不一定买得到。
县里的人身上的余钱本来就多些,于家杂货铺总算是在清河县开业了,第一天又有活动,谁不抢着来买?
幸好江孜江母于婶都来帮忙了,否则就两个小厮哪里忙得过来?
这一忙就忙到午时,于晓静坐在柜台里,喜滋滋的数着钱匣子里的铜板和碎银,嘴角的笑容压都压不下去,林旭站在她身侧,低头看她,嘴角勾起温和的弧度。
江孜累得够呛,连水都没能喝上几口,下楼就瞧见这一幕,怎么看都觉得……挺和谐的?
“阿孜?你停下来干什么?”身后的于婶拍了拍江孜的肩膀,声音惊扰了柜台前的两人,林旭的笑容收敛了几分,于晓静抱着钱匣子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