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聊起来才发现就是一对笑面虎,笑眯眯的,但是说到价格打哈哈,简直比泥鳅还滑,聊了快一个时辰,把于晓静聊得都憋屈死了,最后气呼呼的就差拍桌子了,还好被江孜拦住,最后还是按二百二十两买了下来。
至于江孜看中的商铺,房主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板着脸一点也不和蔼,瞧着有些凶,见面就说价格免谈,一副爱租不租的样子,江孜见状也歇了谈价的想法,直接答应签订租赁。
这一天的时间便把租铺买铺的事情给解决了。
462、石原镇(二)
铺子定下来了,回清河县的时候,于晓静摸着饿得咕噜噜叫的肚子吃着路上买的肉包,还有些不可置信。
“我这就把那铺子给买了?二百二十两!”她狠狠的咬了一口包子:“你说等回去了,我娘会不会揍我?这么一大笔钱就花出去了,我最近攒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
顿了顿,她脸色有些难看:“这包子好难吃。”
江孜在喝上午带过来的红枣核桃酪,闻言就笑:“我就说你买几个红枣馒头就好了,那包子闻着味道就不太行。”
是路边的小摊贩,包子的味道随着蒸腾的热气一起散出来,是香菇猪肉馅的包子,可是闻着味道不太对,应该是猪肉不太新鲜。
偏偏于晓静就是个肉食主义者,在吃上面最听劝,但是饿了的时候,江孜说的也不管,就是要吃肉包子,这会后悔了,啃了两口又丢到旁边了,捏着最后一个菊花酥吃起来,冷掉的菊花酥酥皮有些软了,没那么好吃了但也比肉包子强。
到了清河县,江孜和于晓静也没逗留,只是回食肆拿了些糕点,坐着驴车直接回方山村,到家得时候都已经是差不多八点了,江母和于婶等得焦急,看到两人就迎了上来,听江孜说在石原镇租了个铺子都还算接受良心,再一听于晓静直接买了个铺子,于婶当场表演了个变脸,一巴掌呼在于晓静的背上:“你这个死丫头,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家里商量一下,出去两天就把身上的钱花了个精光!”
不像江孜,她开了两间铺子,一个加工坊,赚钱多用钱多,江母也不怎么管事,其实都不太清楚江孜现在身上到底能有多少银两。
可是在于家就不一样了,于晓静总是嬉皮笑脸又爱玩又八卦的,像极了没长大的孩子,于婶平日里就操心得多一些,于晓静身上有多少钱可不是秘密。说她把身上的银子花了个精光也没毛病。
比较她出去的时候就带了二百四十两,跟二百二十两比起来,剩下的二十两都不算什么了。
好在还有江孜在,这个铺子确实买得还不错,于婶这才放过于晓静。
铺子租好买好当然得赶紧的装修起来,于叔手下的建筑小队人员是越来越多了,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加入了不少,人多做活也快,方山村的庄子已经建得差不多了,江孜特地找于叔要了四个人,她和于晓静各两人,来帮忙装修铺子。
于晓静的那间铺子不需要装修,据说上家开书肆的租了两年多,很是爱惜铺子,铺子里的东西虽说是全部搬走空荡荡的,但是看起来还是赞新的,只用打扫干净,将货架什么的备好,货品运过去摆好就可以开业。
铺子虽然空,但是江孜那边的货架多,租铺子的时候,房主说了那些东西都人要了,随便江孜处理,江孜直接打包给送到于晓静那边去了,还多出来几个就摆到厨房,用来放置东西。
于晓静负责收拾整理铺子,于晓毅外出去收购货物,常平镇那边就交给林旭在管着,不过三天,于晓静的杂货铺就收拾好了准备开业。
而江孜的商铺,一楼的大厅简单,就是十套木桌木椅,在装饰上费了些功夫的是二楼。
二楼没有隔出包间,而是去买了做工还算精美的屏风,隔出五个私密的空间,里面摆放着的是方桌软沙发,点着香薰摆着花瓶,位置宽敞能坐得下八个人,环境雅致,请人吃饭或者来吃下午茶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唯一需要大概的就是后院了,厨房太小,挨着厨房的杂物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