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了,没问题的,就算真缺了木材,也会去其他村收购一些的,不会让村民冬日里缺少柴火的。”
于晓晨点头:“那我回去再背几筐木材过来烧几次试试看,没问题就叫人过来搭棚子。”
“好,那就辛苦晓晨哥了,我跟怀瑾先回去了。”江孜心情好极了,一路往回在傅怀瑾身旁蹦蹦跳跳的,像极了没长大的小姑娘。
“这么高兴?”傅怀瑾偏头看她,伸手扶了她一把:“小心点。”
差点被路上小石头给绊倒的江孜终于安分了,乖乖的跟在傅怀瑾回了江家宅子。
木炭烧制进展之快超乎想象,江孜一高兴就想做些好吃的,就将特地来找到的傅怀瑾抛之脑后,一头扎进了厨房厨房里有之前在镇上找那位大婶买的核桃,数量很多。
江孜盯着已经剥好的核桃想了又想,决定做个简单的琥珀核桃说简单是真的很简单,核桃先放到面包窑里烤上大约十分钟,锅里倒入清水,加入麦芽糖和白砂糖熬煮糖浆,熬到浅黄色倒入核桃,使得核桃均匀裹上浅黄色的糖浆,撒上芝麻,然后盛出摊开晾凉了就行了,做好的琥珀核桃披上了一层琥珀色的外衣,吃起酥酥脆脆又香又甜,有着浓郁的核桃香。
395、姜母鸭、鸭血粉丝汤(一)
做好的琥珀核桃全部陶罐装好密封放进地窖保存,当然也拿了一部分给于晓静拿去杂货铺售卖,用的是江孜特地让加工坊的女工们用油纸做的手提袋,油纸手提袋的一面写着于家杂货铺出售,一面写着江家食肆制作,是专用于打包售卖加工坊产品的,上面的字是江家识字的人闲暇时候写的当然仅限于字体好看的那几人,江源小朋友也帮忙写了不少,就当做是练字了,有几个发觉自己连个小娃娃都不如,闲暇时候都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的练字,就为了争取也能在手提袋上题字。
只有江孜很少帮忙去写的毛笔字,累手。
当然,江孜特地用手提袋装了两袋琥珀核桃给傅怀瑾拿回去,一袋给弟弟的,一袋给傅怀瑾的。
除了琥珀核桃,江孜还做了核桃芝麻糊核桃、芝麻、糯米粉分别炒熟,混在一起打成粉状就做成了,吃的时候用干净的勺子舀出需要的量,加点白糖,开水冲调均匀就可以得到一碗香浓顺滑的核桃芝麻糊了。
核桃芝麻糊做了不少,装了五个陶罐,一罐给于婶,一罐给傅怀瑾,一罐留着自家吃,剩余两罐拿到镇上食肆当早膳,配香芋包就不错。
最近除了温室的搭建,加工坊开始忙着做年糕、花生芝麻糖了,江孜自然也给傅怀瑾打包了一份拿回去,还特地嘱咐:“年糕烤着吃或者切片炒着吃都行,不过你得少吃些,小心积食。”
傅怀瑾还没打算这么早回镇上,马车上就被塞了大包小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特地来运货的,江母在旁边瞧着也好笑:“你急着打包做什么,想让怀瑾赶紧走?晚饭都不留了?”
“留留留,怎么不留!”江孜仰头朝着傅怀瑾笑:“晚上做个姜母鸭和鸭血粉丝汤给你吃,我第一次做哦!”
加工坊养的第一批鸭子已经长大了,大约六十几只鸭子,公母各留下十只配种,剩余四十几只鸭子,江孜打算改天送到县里,全部用来做姜母鸭,也算是一道新菜,半只鸭子算一份姜母鸭,四十几只也能出将近八十份姜母鸭,怎么也够卖个四五天吧?卖完了怎么办那不是还有邵家屠宰场,不是自家养的就成本高一些呗。
“难得哟,在家这么多天没见你做一道新菜,傅公子来了,你倒是一下子就做两道新菜。”于婶难得的调侃起了江孜,江母也在旁边感叹:“听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这女儿还没嫁呢,就已经成了泼出去的水,八成还是已经干掉了。”
“于婶,娘,你们说什么呢!”江孜瞧着她们脸上的笑,什么不好意思都没了,十分干脆的认了:“说得可太对了。”
这会轮到江母和于婶有些无语了,齐齐说了一句:“姑娘家家的,你可真不害臊!”
傅怀瑾在旁边捧着茶杯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