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才勉强将五人放倒。最终还是阿宁出刀了结。”

宁展一听便知以宁打的什么主意,如实道:“儿子特意取了不甚趁手的器械与她,但关键还在于她存心藏着。初次交手,此人便可以同儿子打得有来有回。倘若锋芒毕露,该是怎样一把宝刀?”

对外,宁展是个斯斯文文的书袋子,因此要将以宁这般人尽皆知的利剑随时带在身边作掩饰。每逢遇刺,宁展轻易不会出手。

而文怀王后的寝宫,便是宁展十年来韬光养晦的地方。儿子有几分能耐,无人比她这做母亲的更清楚。

她虽不是练家子,但借好友的光,请托前朝太师兼百年将门出身的镇国大将军,为年仅七岁的宁展指点。

韩将军待事严苛,不似满口谄媚的嘉宁言官,对宁展自学的架子和招式浑不买账,一顿棍棒纠错。

临了却拍着宁展的肩,说:好小子。往后出息了,来接韩家军的旗。

外姓人,接本家百年基业。无疑是莫大的认可。

如今宁展的武艺和眼界非昔能比,他所承认的功夫不俗之人,依墨司琴看,十分了得。

见母亲不语,宁展补充道:“此人可畏,青竹阁不收,也断不能任她去别处。”

墨司琴笑道:“你对那女子做了这许多盘算,还同你妹妹说是嘴快讲岔了人?”

宁展一愣,磕巴道:“儿子......儿子只是......”

“如此不矜细行,可不像你的作风啊。”

墨司琴瞧他耳廓飞红,仿若重见年幼下了学便飞奔回宫,喜跃抃舞向娘亲描绘夫子又在堂上讲了哪些奇闻逸事的小儿郎,倍觉乖巧可亲。

她不忍再发难,道:“你不日微服南下,此番进宫,可有与你父王拜别?”

嘉宁礼法严明,王亲贵戚入宫,不论所为何事,理当首先向君王见安。

宁展垂眸半晌,平和道:“父王正与几位老大人在议事厅商讨要务,儿子在殿外等候许久,犹未得召,便到母亲这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