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倾向于哪一种?”庄丰收听完了黎荞的话,没有说其他,而是反问黎荞。
“我啊,我倾向于第二种。乡亲们都是好人,平日里对我和竹哥儿也照顾颇多,我愿意少挣一点儿,让乡亲们多挣一点儿。”
这是他和陶竹商量后的决定。
这么一来,他算是给三柳村的村人寻了一条真正的钱路。
那三柳村的人就和他紧紧绑在一起了。
以后甭管是对付陶家、黎黍等人,还是同窗打探他的名声,他都不用担忧。
“那就第二种好了。”
庄丰收看黎荞答的利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盛着满意。
不错,愿意拉扯乡亲,是个好后生。
“泄露方子的事,至少今年你不用担心。”他道。
“嗯?”黎荞不解。
“如果真的是由村子建作坊,那我会在河边寻一块地,搭建简单的房屋。凡是在作坊干活的人,在年前都不能回家,不能和他们的家人有接触。”
黎荞:“……”
他目瞪口呆。
不能回家?
这保密方式也太硬核了吧。
“用这种方式的话,至少今年能保住方子。为了明年也能保住方子,那凡是进入作坊干活的人,必须要签一份契约,凡是泄露方子的,不仅要赔钱,还得蹲大牢,全家也不能再留在三柳村。”
庄丰收又道。
黎荞:“……”
牛逼了,庄村长。
这震慑力,可比他这个小书生强多了。
“你觉得我这法子怎么样?”庄丰收看黎荞不说话,便问他。
“我觉得甚好!”
黎荞立马竖大拇指:“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了,果然还是得由您出面啊。”
他心服口服。
庄村长有大魄力!
庄丰收闻言笑了笑:“这算什么,说到底还是你给红薯寻了个出路,真正厉害的是你这个年轻人。”
“快吃,吃完我就召集全村的人宣布此事。”
“趁着现在还没入冬,天气不算冷,赶紧把作坊所需的屋子、工具都给备齐了。”
黎荞听了这话,忍不住再次竖起大拇指。
这种雷厉风行的风格,三柳村有这样的村长,是他之幸,也是村人的幸运。
很快,午饭完毕,庄丰收对几道红薯淀粉做的吃食赞不绝口,就凭着这个味道,就凭着能长期保存的特点,绝对能卖得出去。
为了树立村人对作坊的信心,临走时他带走了一陶罐炒凉粉和一陶罐炒粉条。
此时是中午,村人都在家里,听到庄园的锣声,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村口。
不过,这一次,村口的场景和从前不同。
因为桌子上不仅站着庄丰收,还放着两个陶罐和不少由树枝做的筷子。
这是……
很多人脸上都涌出了期盼之色。
昨天黎稻跑去黎荞家闹的事早就在村子里传开了,黎荞真把红薯整出新花样的事也传开了。
现在庄丰收召集众人,应该就是为了说此事吧?
有心急的,忍不住大声问庄丰收:“村长,你旁边的陶罐里是啥啊?”
“凉粉。粉条。”
庄丰收也没卖关子,他看人来的差不多了,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然后他便讲了黎荞整出来的新花样和村子要建作坊的事儿。
“大家伙儿可以先尝一尝这个凉粉和粉条,尝过之后你们就能确定,这凉粉和粉条一定可以挣不少钱。”
“所以,别因为前面几天没工钱就心里慌,不用慌,等粉条和凉粉卖出去了,那大家伙儿就能分钱了。”
说罢,他让众人排好队,挨个上前品尝炒凉粉和炒粉条。
黎荞家做饭一向舍得放油放调料,他保管村人吃了之后干劲十足,雄心万丈。
村人听了庄丰收的话